蒙古人沿大路推進,如風捲殘雲一般,路遇之敵皆不是對手,被他們箭射後衝上前衝上前一輪馬刀亂砍。
喀嚓喀嚓!
砍掉人頭,砍斷臂膀,蒙古人盡情揮刀,使用了大明的制式馬刀,鋒利無比,砍人如砍樹枝,葉爾羌人被削得慘不忍睹。
盡情揮刀,不負少年頭!
換作是以前的蒙古人,根本不可能這麼愜意。
不要把包括蒙古人在內的遊牧民族看得很高,其實他們的日子苦B,慘淡過活。
就拿韃靼人來說吧,老野豬皮起事時,所以依靠的不過是十三副鎧甲和三十餘匹戰馬而已,而明軍一個衛所就有千人,至少上百副鎧甲還是能夠湊得出來的!
別看蒙古人縱橫馳騁表面風光,背後連只貓都沒有,哦,錯了,連把好的馬刀都沒有!
明朝對長城外的遊牧民族實行貿易禁運,鐵器作為軍械的原材料,不給輕易出口,雖然也有一些大明的不法商人走私出口,但很多遊牧民族連毛都不多一根,哪有錢收買商人,這些部族別說沒有好的馬刀,連弓箭的箭頭用的都是骨質、石質,甚至連燒奶茶的鐵鍋都沒有,更不用說養貓了。
大明社會有句罵人的話,叫做“瓦刺姑”,女人如果被罵這句話,是對她們極大的羞辱。
宣德年間,蒙古瓦剌部被明朝征討,“衰弱貧苦,以其婦女售與邊人,每口不過酬幾百錢,名曰瓦刺姑,以其貌寢而價廉也”。
原來,是瓦剌把他們的婦女賣給明朝邊地民眾,價格便宜至極,為人卑賤,因此,後來相沿成習,就成了罵人的話。
為什麼看似遊牧民族能把大明明給打得淚汪汪,就是光腳的不怕穿鞋的,加上大明明那邊的豬隊友成群結隊,遊牧民族才得以逞威。
如今漠西蒙古人用上他們生平見過的最好的兵器,他們才新附大明,勇武沒有丟下,要是換上蒙二代就很難說。
關鍵是大明朝廷給錢痛快,平均一個人頭十個銀元!
貨真價實,分文不差。
蒙古的兒郎們都知道銀元的好處了,自然是鼓足幹勁向前窮追猛打。
這就對了,他們發揮出蒙古鐵騎侵略如火的威力,一路橫掃過去,打得葉爾羌人潰不成軍。
大汗的兒子堯勒瓦斯與副將伊格布拉哈都避道而行,讓開了大道,任由這群發情的蒙古人衝過去。
此時他們心中充滿了無奈,他們也曾經組織了數次反擊,盡被粉碎!
蒙古人來得快,衝擊力迅猛無比,葉爾羌人沒來得及大集結,甚至許多地方都不清楚蒙古人的入侵,還在那裡優哉遊哉地過活。
堯勒瓦斯收攏到的人手不足,這就悲摧了。
他好不容易才糾集了四千人去阻擊,“殺!”蒙古騎兵震天的吼聲化成了一把鋒利的匕首,一下子扎入了葉爾羌人的軟肋中,可憐葉爾羌人的部隊幾乎被他們的這次衝鋒給吞沒掉。
還有一些葉爾羌人,加起來人數不過一二千人的騎兵雖然也零零散散地從側翼後方對蒙古騎兵展開攻擊,但由於人數上相差太大且指揮混亂,根本就起不了多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