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官翻翻白眼,洪昇在旁邊道:“改得好,我早就琢磨著這名字太俗,大龍頭改的名最好,以後官兒就叫做洪熙官!”
於是洪官以後叫做洪熙官。
陳喬是陳衷紀的人,而顏樂、顏典則是顏常武老家的叔伯兄弟,所以說,鄉黨、親戚很重要。
但即便是他們,也經過了測試,且是優良。
畢竟顏常武的部隊可不是吃乾飯的,決心上場打仗的。
隊伍中還是找了個寶,鄧天彥,前關寧軍官,因打仗壞了事,被罷了職位,他不服氣逃到江南,輾轉到了泉州,因為體壯,被招婿入門,在鄉下守著幾畝薄田過活,接著臺灣來人招募民眾墾荒,鄧天彥心動,因是逃戶,他不在官府民冊上,遂到臺灣。
顏常武招兵,他立即報名,在寫履歷時有“特長”一欄,他寫出自己前職,立即受到重視,顏常武親自接見他!
鄧天彥生得可稱為虎背熊腰,黑黑的面膛,潤中透光,濃眉大眼,很是有神,鼻直口方,一臉的好勇鬥狠,但又不失有正氣。
“該當如何制軍?”顏常武問。
回答曰:“主將獎罰分明,兵不畏死,服從命令!”
史書記載那一次的會見寫道:“上悅,遂委以重任。”
初建軍的五個百夫長就派了一個不是有關係的,自然是委以重任。
上任後不負期望,是最早把軍隊練得進入角色的,也在會操中排名第一!
事實上北港軍是七百人有多,另有一百人是親衛隊,隊長是張守雲,他們專攻特種作戰、要人保護,特別講究拳腳、器械的使用,槍炮也會使用。
另有一百多人,結構複雜:有三十人的工兵連、三十人的輜重兵、三十人的軍樂隊、三十人的衛生兵、三十人的通訊兵還有三十人的憲兵。
“賢侄,你錢多也不是這樣耍法吧?”陳衷紀苦笑不得地問。
“咋地?”
“三十人的軍樂隊?”陳衷紀手指其中一項道。
雖是自己的錢,但顏常武不獨裁,約定支出都由三人團(陳衷紀、洪昇和他)審定後才實行。
“軍樂隊是西人用兵必備,西人聞鼓點進軍,很是得法,不可不備!”
“還有憲兵?”
“我得養狗護身,防兵造反啊!”
“好吧!好吧!”陳衷紀無可奈何,發現每次反對時,顏大少總有一套大道理來說服他。
……
總而言之,顏常武養軍很特別,軍隊工資高,居住得好,吃得也好!
軍營設在鎮西(防著東邊海岸),寬敞整潔,燒了青磚建起圍牆,頭一年軍官住大瓦房,士兵住木棚,每人單床而不是大通鋪,第二年就盡數住起了水泥樓,有獨立的衛生間和洗漱間!
嗯嗯,所有的官兵都發給青鹽潔牙,免費的!
你得知道,那時鹽商最有錢,特別的暴利,也可想而知鹽價的高企,這顏大少居然發鹽不是為了吃,而是為了刷牙!
支出當然是嘩嘩的,令陳衷紀瞠目結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