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已定,最首已經伏誅,各地的駐軍和將領們,自然也就要重新回到各自的崗位去。
司徒.陳群從冀州回到了洛陽,任城王.曹彰從幷州.太原回到了長安。橫海將軍.司馬懿也從遼東回到了帝都,並因此戰之功被加封成為了御史中丞,成為了權力不小於九卿的實權官吏,並封為了安國鄉侯。
只是有幾個人,沒有回到原來的地方去。
一個便是隨曹丕御駕親征後父憑子貴的,原荊州別駕.文欽,因為雍州刺史.婁槐墜城而亡,所以他就被朝廷委任成為了新任的雍州刺史。
另一個便是文欽的兒子文鴦,此時的文鴦如日中天,已經成為了天子近臣駙馬都尉,自然也就沒有再回荊州的可能性了。
為此事,江陵王.曹植還找曹丕破天荒的鬧過幾次,可最終在文鴦成為駙馬都尉之後,還是不了了之了。
(本章未完,請翻頁)
當然,當初答應給文鴦的那把寶刀,曹植還是交給了文鴦。
其實那把所謂的寶刀,也是苗.刀,只是比較特殊罷了。
因為那把苗.刀,是故太常.韓暨,在職任尚方令期間,同曹植一起研究改良漢刀之時,親手打造的第一把苗.刀,也是韓暨生前,親手打造的最後一把兵刃。
由此可見,這把刀的珍貴之處。傳聞這把刀,韓暨甚至還摻雜了天外隕鐵,以至於吹毛立斷,殺人不見血的地步。
曹植將其交給文鴦的時候,並沒有多說什麼,只是鄭重的告誡他要好好用這把刀保護好陛下,不要辜負了對他的厚望。
文鴦雖然不知道這把刀的來歷,但是對於自幼就喜歡舞刀弄槍的他,自然也能看出這把刀的奇特之處,隨即也就興高采烈的收下了。
曹丕自然是知道這把刀的來意的,所以當他看到這把刀出現在文鴦的手中之時,眼中迅速的閃過了一抹驚訝之外,很快也就恢復了正常。此時的文鴦已經被封為了駙馬都尉,成為了守衛天子的近臣。知兄莫若弟,曹植此時將這把刀給了文鴦,其中用意不言自明。
可憐的江陵王.曹植,當初北上的時候,身邊還帶著文欽、文鴦兩名近臣。可如今回荊州的時候,只剩下了他孤身一人。
曹丕自然不會忍心讓自己的弟弟,孤零零一個人在荊州的,隨即便加封了原江夏太守.荀惲[yùn]作為了荊州治中。
並將此次在徵遼一戰中頗有功績的長水校尉.蔣濟,加封為了安南將軍兼荊州別駕,代替文欽輔佐曹植。
這安南將軍可是僅次於四徵、四鎮的將軍,實實在在的三品實權將軍。如今曹植已經升任了江陵王併兼著荊州牧,那徵南大將軍一職,自然也就讓出來了,如今乃是空缺。所以除了在交州的鎮南將軍.滿寵之外,當然也就是安南將軍大了。
對於這些,曹丕、曹植二兄弟雖然不說,但是自然也都知道各自的心意。
於是,江陵王曹植便也就主動離開洛陽,重新返回荊州去了。
此次戰亂其實也不完全是壞事兒,任何事物和事情都存在著兩面性。
正是因為此次戰亂,像詹臺、文鴦和高勇這樣的年輕將領,才能脫穎而出;像平平淡淡了幾十年的司馬懿,才能得償所願;孤立了幾十年的遼東也,才能真真正正的成為帝國的一部分。
可對於江陵王.曹植來說,最大的好處是,他就能夠有更多的時間,來研製尚未成功的紙張了。
昔日改良鐵馬蹬和大漢環首刀的時候,江陵王曹植還有一個老先生韓暨作為助手,如今只剩下他自己了,紙張改良上,自然也就要費時更多了。
更何況,他還本身還兼著荊州牧,平日裡所要忙的政務就更多了。
不過好在,此時又有了新任的荊州別駕.蔣濟,和荊州治中.荀惲為他分擔一二,多少也能讓他減輕一些壓力了。也算是
————————
(本章完)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