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時間,叛軍的聲威竟然一下子達到了頂峰。
更重要的是,雁門關守將.行鎮北將軍.夏侯霸戰死了,這也是自叛亂以來,帝國陣亡的最高階別的將領,一個從三品的實權將軍,最重要的是他是夏侯宗族的子弟。
噩耗傳到洛陽之後,大魏皇帝.曹丕大發雷霆之怒,對於這個跟隨了自己幾十年的夏侯子弟,曹丕心中還是非常看重的。
他大發雷霆,並不是憤恨夏侯霸的無能,而是氣憤叛軍們的可惡。因為他知道,就算是換成帝國的任何一個人,即便是曹仁、曹彰這般的名將。雁門關的關隘和那點兵馬,也擋不住叛軍數十萬大軍的長時間圍困的。
到最後,皇帝曹丕還是命陳泰派出了使者,攜帶萬金和數十名俘虜,與叛軍談判,向其討要縮回了夏侯霸的屍體。
再後來,皇帝.曹丕親自下詔,以諸侯王之禮安葬了他,並追封其為徵北將軍,樂平忠王。他的幾個兒子們,也都獲封了關內侯和列侯的爵位。
可惜夏侯淵當年戰死定軍山,如今他的兒子又為國盡
(本章未完,請翻頁)
忠,獻身在了北地雁門關。
虎父無犬子啊。
夏侯霸,字仲權,故徵西將軍夏侯淵之子。
他的母親是曹操妻子的妹妹,也就是說他跟曹丕、曹彰還有曹植他們是表兄弟。此人並不是像鍾會、鄧艾那樣的少年英雄,準確點來說,反而還有些大器晚成。
也或許是父輩的光芒太過於耀眼,以至於在年少時,並沒有聽說關於他太多的傳聞。其父夏侯淵戰敗身亡之時,他已然三十多歲,可一直默默無聞的名不見經傳。
其父在定軍山之戰蜀漢軍隊交戰中被蜀漢大將黃忠斬殺,夏侯霸常常咬牙切齒,立志要為父親夏侯淵報仇雪恨。也就是從這個時候,夏侯霸開始發憤圖強,最終他雖然沒有能夠替父親報仇,可數年後所取得的成就,依舊讓人讚歎不已。
在夏侯淵死後,因為父輩的餘蔭,夏侯霸在北地曹彰的軍中,才當上了一個雜號將軍。
誰也可沒想到,就是這個名不見經傳的人,在短短數年的時間裡,他就憑藉著自己一刀一槍所奪得的軍功,升任了雁門關守將。
而曹彰敢放心的,把幷州北地門戶雁門關,交到他夏侯霸的手裡。
一來,自然是對他的新任,二來,則是他的能力,絕對能夠勝任這把雁門關的頭把交椅。
可沒想到,這把交椅,竟然成為了夏侯霸的索命繩。
五年前,曹彰率兵北征匈奴,眾人都知道,這是立下萬世之奇功的機會。當時所有在北地的曹氏、夏侯氏子弟都參戰了,甚至陳泰、孫禮這些外姓子弟們也都去了。
可偏偏只有夏侯霸,這麼一個宗門子弟留了下來,陪同當時還是魏王世子的曹丕鎮守後方雁門關。
也正是那個時候,曹丕才真正認識到了自己這位表兄弟。
再後來,滅匈一戰之後,眾人幾乎又都得到了升遷。還是隻有這位夏侯霸,因為沒有隨軍北伐,所以還只是一個雁門關的守將,而且他也沒有去找曹操和曹丕他們,要加官進爵什麼的。
但這並不代表著,曹丕和曹彰就把他給忘了。
《道德經》中有云,“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五年後,世子.曹丕繼位稱帝。
夏侯霸作為從龍之臣,也終於熬出了頭,被皇帝曹丕加封為了行鎮北將軍。按照舊例過不了一兩年,他就會成為真真正正的,正三品的實權將軍,四鎮之一的鎮北將軍。
可惜,他剛當上行鎮北將軍還沒幾個月,就為國捐軀了。
大魏黃初元年,公元235年,秋,九月。
行鎮北將軍.夏侯霸,在數十萬叛軍的圍攻之下,寡不敵眾,最終殺身成仁戰死雁門關,享年五十二歲。
一門兩忠烈,肝膽照萬世。
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屍還!
自此,人間再無,夏侯霸!
————————
(本章完)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