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來的百姓。
“總共約有近十萬人,規模太大,也不好處理,再加之這棚戶區也已經安定,自有秩…
“也就是說,這近十萬人,並沒有算在京城的人口之中?”
天子再問。
“陛下英明。”
天子瞳孔微縮,加上這十萬人,京城的人口,怕不是要奔百萬去了
個百萬人口的城市,哪怕是在後世,也算得上大城市了。
更別說一方方面面,都需要外地供養的都城了。
毫無疑問,這座都城,人口的暴增,已然帶來了愈發恐怖的供給壓力。
衣食住行,一個人的存在,涉及著方方面面的存在,而京城,卻是一個連最基本的糧食,都難以自給自足之地。
而最為重要的便是,不僅僅是京城,更是整個北方。
而這個問題的根源,卻是在於大恆本身。
自古至今, 次次改朝換代,往往意味著土地承載力到達極限,養不活人了,才有了改朝換代的血腥。
改朝換代的戰亂,不僅僅意味著對秩序的洗牌,更是一種天然的人口消滅!
戰亂必然意味著死傷無數,且無秩序的戰亂,必然對百姓有天大的損傷。
戰亂過後,人口少了,土地空了,也就是大治的開始。
而大恆繼明而立,用一支強軍,硬生生的壓制住了本該綿延數十年的戰亂,在短時間內,結束混亂,轉為大治。
如此,也就意味著,本該銳減的人口,並沒有減少太多,縱使改革財稅土地,但土地的承載力本就有限度。
更別說,還有如今的天災綿延。
龐大的人口,有限的土地,綿延的
顯而易見,大恆的存在,是違逆了大勢,更是坐在了一個隨時都會爆發的火山口之上。
這也是天子為何執意要遷徒人口,要開發遼省,開發西南邊陲,西北河套的最根本原因。
土地承載力不夠,那就只能開拓生存空間,再以政權統籌調配,最大程度上,緩和承載力的限度。
商業,海貿,也皆是為了此。
對新學的投入,則是寄希望生產力的提高,能夠以有限的土地,養活更多的人。
而北地天災綿延下,依舊穩定,以及京城如今的繁華,便可以說是這些策略的階段性成果帶來的。
“朕聽間,工部對京城的整修擴建有做過計劃?
沉吟片刻後,天子才緩緩出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