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這局勢,少不得錦衣衛,但他卻不願錦衣衛之存在,太過失衡。
可這一切,終究不是他能決定的,束縛錦衣衛的韁繩,也不在他手中握著……
只不過眼下,這些,終究只是旁枝末節,重要的,是共同維持住大明這艘大船,不會傾覆在這風浪之中。
“哎!”
望著冊子上的一個個熟悉的名字,孫傳庭亦是神色黯然,國勢垂危,妖孽橫生!
大明的文人,真的是病入膏肓了!
也怪不得,他秦國公,對文人的警惕,乃至壓制。
長嘆一聲,孫傳庭環視一眼城樓上披甲執銳而立的勇衛將士,最終,亦是看向那紫荊關的方向,眼中之憂慮,亦是難以抑制。
紫荊關若守不住,那……
大明之傾覆,恐在旦夕之間!
而此刻的紫荊關,那高揚的日月大明旗之下,戰爭的氣息,早已徹底籠罩這座堪稱京城咽喉的紫荊關。
在大同未破之前,漠南蒙古本是兵分兩路,一路大同,劍指紫荊關,一路宣化,劍指居庸關,至於那曾經後金肆掠的薊鎮,蒙古是不敢走的,畢竟,薊鎮之銳,他們是見識過不止一次。
不過,在大同告破之後,原本劍指居庸的一部蒙古,亦是轉道大同,原本兵分兩路的蒙古大軍匯合,十餘萬大軍,從大同長驅直入,已然抵達紫荊關外。
大同告破,在因兵力空虛而無奈選擇的重城重兵防守戰略,已然缺失一環,紫荊關在,浩瀚的大明疆域,已然任蒙古鐵騎肆掠。
縱觀青史,邊關重城告破,意味著什麼,已然很是清晰。
紫荊關外,浩瀚的大明疆域,任蒙古鐵騎肆掠,哪怕蒙古主力囤積在紫荊關外,但,哪怕只是區區幾支偏師劫掠,無疑也是一片生靈塗炭!
當初後金破關而入,京薊之地的慘狀,如今,亦是在紫荊關外這浩瀚的大明土地之中上演。
只不過,絕大部分時候,底層百姓的死活,往往都是最為次要的,如今這般國勢飄搖之局勢,自然也是如此。
天下矚目的,是紫荊關的戰局,而非……紫荊關外,在蒙古鐵騎之下無數家破人亡的百姓。
在紫荊關,戰爭早已打響,和歷來破關而入的北虜一樣,蒙古大軍,亦是如此。
抓捕百姓,攜裹敗兵,驅使著這些百姓敗兵,為炮灰攻城。
無數民夫將士辛辛苦苦修築的工事陷阱,最終填進去的,卻非蒙古北虜之性命,而是無數被蒙古驅趕的大明百姓。
慈不掌兵,在任何一場戰爭之中,都沒有任何的無辜者。
這場紫荊關之戰,亦是如此。
不管進攻的是被驅趕的大明百姓,亦或者是蒙古鐵騎,關城之上的反擊,皆是毫不留情,沒有憐憫,沒有同情!
只有無情的殺戮與血腥!
隆隆的火炮聲,自蒙古大軍抵達紫荊關外,就沒有停止過絲毫,在這般火力傾瀉之下,蒙古大軍,都不得不退至火炮射程之外紮營。
但縱使如此,蒙古大軍的攻勢,依舊凌厲且瘋狂。
如今之局勢,但凡稍稍有些見識者,都可看出,紫荊關之戰的輸贏,對大明而言,意味著什麼。
對漠南蒙古各部而言,自然也是清晰無疑。
選擇了背信棄義,在這危難關頭,落井下石,背刺大明一刀。
若這一刀,沒把大明刺死,一旦讓大明緩過來了,那將來,不用想都知道,血洗草原,絕不是一句空話。
做出了這樣的選擇,那就沒有了後悔的餘地,於公於私,漠南蒙古幾部,都只能硬著頭皮瘋狂猛攻這座紫荊關,哪怕傷亡慘重,死傷無數!
他們,也沒有絲毫後退的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