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海郡合併的事,已經基本塵埃落定。但還沒等他好好歇幾天,緊接著就有新的麻煩找上了門,必須要他這位總督親決。
那就是鏡湖縣漢井坊酒的擴張。
在前後經過了兩期產能的提升後,現在漢井坊酒已經達到了每月十萬壇的產量,卻仍舊遠不足以滿足需求。先前受制於糧食供給問題倒也罷了,現在隨著北呂宋的糧食源源不斷湧入,第三期的產能擴充已經成了勢在必行的事。
但問題隨之而來。
隨著漢井坊酒在松江三郡的擴散,再加上《松江官報》、《松江商報》的持續廣告宣傳,有外地的大酒商無意中品嚐之後,看中了漢井坊酒的潛力,要求大量代理漢井坊酒的外銷。要不要答應他們,讓漢井坊的杜春很為難,當然他也沒權決定……
還有就是,隨著第三期擴充開始,漢井坊美酒的產量將會迎來一個爆發式的擴充。這之後,漢井坊的酒該如何定價!
先前漢井坊酒在炒作下供不應求的時候,漢井酒坊曾經主動提價。若是第三次擴充完成,產量翻一倍還多,基本可以滿足周圍需求,那麼先前漲的價要不要降回去呢?
從物以稀為貴的角度上看,似乎是要降價的。
可不要忘了,隨著不久前兩位皇帝登基、互相昭告天下討伐,內戰爆發,再加上一場席捲了半個帝國的旱災,整個東大陸的糧價都應聲而張。松江三郡這邊,包括現在的東海,在松江的強力打壓下還算好,其他地方糧價可都在飛漲。直接連帶著帝國的其他名酒,價格節節攀升,很多酒鬼都抱怨喝不起酒了。
各地的酒樓酒肆,也時常曝出以次充好、甚至直接往酒裡兌水的醜聞。
從這個角度上講,漢井坊酒的成本遠比其他酒低,完全可以保持不漲價,透過反向對比維持競爭力,搶佔其他酒的市場。當然,漢井坊也可以選擇跟著一起漲,而且完全不用擔心會招來什麼指責!
那麼,該如何決定呢?
面對漢井酒坊派來的釀酒師傅、也是杜春的副手,陳武思索了短短十幾秒鐘,就做出了決定。
漲價!
如果要仔細描述的話,那就是對內小漲,對外大漲!
松江四郡的糧價受到打壓,酒價自然不能漲太多。但販賣到松江四郡外的酒,就沒什麼好顧忌的。不僅要漲,而且要漲到跟外地酒價相仿、或者稍微低一點點的地步。首先,一分錢一分貨這個道理,不管在哪裡都是通用的。漢井坊的定位是名酒,尤其是精裝版的,就是衝著富商貴族們去的,而這些人會差錢嗎?
不跟著漲價的話,只會讓他們懷疑漢井坊酒用料不好、喝了掉身價。
一旦這個印象形成,想要扭轉就難了。
而且,漢井坊的月產量聽上去不少,實際上真不多,畢竟這是包括普通酒和精裝酒的所有產量。帝國二十郡可是有整整一億的人口,就算十個人裡有一個人喝酒,一百人裡有一個酒鬼,每個月消耗的美酒都是以百萬壇來計的。漢井坊的產量就算擴充十倍,都無法滿足這麼大的需求。
這意味著,就算松江的漢井坊酒低價傾銷、擊敗了其他所有的名酒,依舊霸佔不了市場。買不到漢井坊酒的酒鬼們,迫不得已仍舊會高價買其他酒!胡亂降價,只會亂了規矩、壞了現有的市場!
既然如此,漢井坊酒還降價幹嘛?
明確告訴了杜春的副手後,漢井坊酒的價格策略算是敲定。隨後,他親自接見了隨同杜春副手一併前來的大澤郡酒商。
大澤郡,在帝國版圖的地理位置實在很尷尬。
它在帝國的中南部區域,西側是廣安郡,北面是陳武起家的太平郡。如同太平郡的境遇一樣,往東的話遭遇了巴延山脈的封鎖。唯一不同的是,從太平郡出發越過巴延山後,進入的是松江郡領域,而從大澤郡向東越過巴延山後,進入的是天南郡。
至於南面,則是帝國的邊境線和忠實藩國青越國。
這個郡雖然水網豐富,但在帝國的政治版圖中比較邊緣。如果沒有巴延山的還好,可以跟東面的松江、天南連線,態勢立即活了。可一道南北走向的天險,硬生生將大澤郡的東面死死封鎖。哪怕是這次來松江,都是先向北穿越太平郡,然後沿著林家小姐的路線,繼續往北進入原山郡,繞了一個n型的圈子,最後才多走了上千裡,抵達了登州。
巴延山脈的可惡和無奈,由此可見一斑!
得知這位大澤郡酒商的來歷後,陳武的第一個想起的就是隱藏在巴延山中的滙豐長廊!
如果能夠開啟這條通道,對方壓根無需繼續往北繞行原山郡,多走這一大圈。而是從太平郡直接透過滙豐長廊,進入松江的魚陽!
這條隱秘的、橫穿了巴延山的長廊,不僅僅是連通太平郡和松江郡的坦途要道,更能大大方便大澤郡跟松江、天南的交流。
有那麼一瞬間,陳武都考慮是是否現在就要開啟這條商路了。
但最終,他還是否決了這個念頭——還不到時候!
相比於剛入主松江的時候,奪取了松江四郡的他無疑強了太多,手下更是養了十幾萬接近二十萬的大軍。可相應的,他需要戰鬥的方向也多。北呂宋那邊的攻略一時半會停不下,本土的南峰要塞要抗著阿曼人,潼山關下要協助乾明德對付中州大軍,就連東海郡也要維持一定部隊。若是滙豐長廊公之於眾,為了保護這個出口,松江軍必須再次開闢一個新戰場。
對現在的松江軍來說,這幾乎等於四面作戰,太吃力了。
就算要開發這條商道,也要等到帝國內戰的南線在太平郡打到兩敗俱傷,松江軍才好以救世主、得利漁翁的身份插手,現在還不行!
不過,這並不意味著不能和眼前的酒商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