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名為《以父之名》的電影,票房並沒有之前那樣爆炸。
因為之前《小丑》和《re:0》已經讓觀眾對輪迴題材有了抗性,這部新作在情節張力方面並沒有那麼出色。
一是輪迴者並非主角,沒有給人一種拯救別人帶來的酣暢感。
二是輪迴的結局帶有悲劇色彩,父親雖然拯救了兒子的生命,卻因此和兒子漸行漸遠,會讓人思考最開始的拯救,究竟是否值得。
不過鑑於魚貓和星耀聯合出品,基本都是精品電影,所以票房也沒有太差。
最終,電影在首日收穫八千萬票房,一度爭議很大。
有說金牌製作人俞洋平終於走下神壇,說這部備受關注的電影沒有達到期待值,如果不是前作的優秀,甚至都達不到這樣的票房。
也有對這部電影感到滿意的。
畢竟電影的主題是父愛,能有這樣的表現手法,已經非常不容易了。
在過往關於父母愛的電影,套路往往是父母親的一味付出,子女長大成人後的感激懷念,新一代年輕人對這樣的表現手法非常牴觸。
這部電影起碼以新穎的手法,給了觀眾不一樣的體驗。
父母帶給子女的,只有關愛嗎?
別搞笑了這不是烏托邦。
父母的強權,對子女的約束,才是更多年輕人能深刻體會的。
觀眾們不一定經歷過電影裡那樣的情節,卻或多或少能感受到,在自己成長過程中,父母兩座大山,帶給自己的壓力與恐懼。
從未和父母吵過架、紅過臉的人,終歸是少數,雖然大多數子女都與父母和解,但這部電影又勾起了他們不願回想的過去。
好在,結局是讓人滿意的,雙方的和解,是讓大多數觀眾可以接受的結局。
然而……
【和解?別做夢了!關於電影《以父之名》的深層次講解。】
這樣一篇電影的解說影片,赫然登上影片網站的首頁,在電影即將下映時,又給電影引來了新的話題度。
這個解說影片,是總有數百萬粉絲的專業影片博主做的,由於他解說電影時的激情,再加上文案的巧妙安排,讓粉絲在觀看影片時,也會跟著心潮澎湃。
再加上博主解說的深度,可以讓不懂電影的觀眾,可以從另一角度審視電影,所以這位博主的解說影片,播放量一向很高。
影片的開頭,一如既往地表達瞭解說影片含有大量劇透,讓觀眾酌情考慮是否觀看。
隨後,博主先是捋了捋電影的大致劇情。
按照時間順序,電影講述了一位單親爸爸由於忙於工作,缺少了對兒子的關愛,在兒子離世後懊悔萬分,最後意外獲得時間回溯拯救兒子的故事。
然而拯救並非沒有代價,他一次次的拯救,卻與兒子漸漸疏遠,關係愈發不可調和。
最終,父親在養老院孤獨離世,兒子透過父親日記本內的隱情,透過探訪事件的親歷者,逐漸理解了父親,並且在父親的墓碑前,完成最終的和解。
「我們可以看到,如果按照這樣的故事結構,會存在一個問題。電影的主人翁毫無疑問是兒子,然而他在電影中扮演的卻是被拯救者,以及產生誤解的物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