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談完後,各自分開。
......
第
二天一早。
李恪、李承乾、李泰、李哲、李德獎四人在李靖的率領下,來到城郊一座空曠的校場上,跟楊勇會師。
李恪看著楊勇,說道:「楊兄,我聽說你昨天夜裡遇刺。你現在沒事了吧。」
楊勇搖搖頭,笑著說道:「我現在沒事了,只是受了些輕傷。」頓了頓,繼續說道,「賢侄,這一次多虧了你,我才能活下來。」
李恪淡淡一笑,說道:「這不是我的功勞。是皇祖父的旨意。我只是執行命令而已。」
李恪心中暗道,這楊勇還真是一個聰明人,不僅僅只是一個莽漢,而且還非常善於審時度勢。這楊勇能成功,靠的不僅僅是勇武。
李恪和楊勇簽訂了一系列的協議。
最終,兩國聯盟形成。
在簽訂協議後,李恪和李承乾,李祐等人返回京城。至於楊勇則留在了揚州,負責招募新兵訓練。
回到京城。
楊勇在揚州的訊息很快傳遍了京城。
李恪和李承乾的父親李世民,得知這個訊息後,感覺到很高興。同時心裡充滿疑惑,按理說楊勇在西北戰場,怎麼可能活著回來呢?
不過,這個問題,李恪沒有解釋。
李世民和李治雖然心存懷疑,但沒有多問。
李恪現在可謂是春風得意,不僅獲得了大量財寶,還得到了一位美麗溫柔的側妃。
李恪現在是一步登天,不僅僅成為皇室宗親,而且又迎娶了楊素的女兒楊玉嬋。
李恪和楊玉嬋成婚後,楊玉嬋也非常喜歡李恪,經常邀請李恪去她房中。
兩人在楊玉嬋的幫助下,李恪也漸漸掌控了李世民的權力,開始慢慢削弱楊素的權力。
......
時光流逝,轉眼間又過去了半年。
李恪和李治之間的矛盾日益加深,雙方都處於水火不容的境況。
李恪和李治爭奪皇位,幾乎到了白熱化階段。
這種局面一直保持了將近一年的時間。
這期間李治曾經派遣使臣到長安勸降李恪。
李恪拒絕投降。
而李治也曾派遣使臣前往關中勸降楊素。
然後楊素拒絕了,李世民就更憤怒了。
這個老狐狸,不僅不願意投降,還和皇族鬧翻了。
李世民決定除掉楊素,可是卻找不到任何藉口。畢竟這件事和楊素無關,主要是因為李世民的原因。
李世民找不到理由對付楊素,只好把怨氣撒在了楊家身上,特別是楊勇身上。
楊勇在歷史上是李世民死後,才成為了楊素的接班人。
可是現在,李世民的壽元未盡,所以楊勇根本無法接替楊素,成為楊素的接班人。
楊勇的實力不夠,遠遠不及楊素,即使他再努力,恐怕都很難擊敗楊素。
這個時候,楊勇的性格暴戾,殺伐果斷,而且極為好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