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麗姐,雖然我是投資人,可你也是主演,我想的只是賺錢,而你,既要考慮片酬還要考慮電視劇能不能火,所以咱兩的最終利益其實是一致的”
“如果真像你說的,空出來那麼一點資金,能拍出什麼好電視劇?電視劇拍不好,你除了片酬,就什麼也沒有了.”
…
李羽不懂拍電視劇,但他懂做生意啊。
只要大家利益一致,事情就好辦,生意就有得做。
果然,李羽的話還是觸動了孫麗。
對她來說,片酬不能少,可電視劇能不能火其實更重要。
她現在屬於頂級二線女演員,需要一部大火的電視劇幫自己衝擊一線.
以她的經驗和眼光看,甄嬛傳有大火的底子,只要編劇、導演、演員、製作和投資全部跟的上,大火機率很大。
可問題是,上面這些都滿足的話,難度太高了!
就算都能滿足,觀眾買不買賬還另說
萬一電視劇撲街了,自己又沒拿到高片酬,豈不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這其實就是一個悖論和博弈。
投資人的投資預期是有上限的,在這個前提下,“演員片酬 製作經費”就是恆定的。
想要製作精良,就必須壓縮演員片酬。
作為演員,他們肯定不願意。
或者說,如果大家知道這部劇100%大火,他們還是願意降片酬的.
可問題是影視劇這種東西,誰也不敢保證能火啊!
現場氣氛尷尬了一會,孫麗覺得自己有必要和李羽解釋一下。
“李總,這個演員片酬,不是我一個人拿的,一部劇肯定要有幾個拿得出手的演員,現在的電視劇行情,就算是二線明星,單集價格也都在15到40萬.”
“如果是註定能火的大ip,或者大導演,演員的片酬確實可以談一談,但是”
孫麗的話其實很明顯了。
她雖然比較看好這部劇,但那只是看好,並不足以讓她大幅降低自己的片酬。
想了想,孫麗也不想把角色談崩了,於是主動退了一步。
“李總,我的電視劇正常報價是40萬,但是甄嬛這個角色我是真的喜歡,這樣吧,我只拿30萬一集,騰出來一部分資金,儘量把製作質量給提上來”
孫麗主動退一步,李羽的心情總算好了一點,只是他依然覺得一個人佔30%的成本,還是太高了.
孫麗已經退了一步,李羽也不好直接砍。
怎麼砍價,這是一個學問。
李羽又仔細回想了一下孫麗的說辭,最終,他的目光鎖定到一個雙方糾結的平衡點上。
能不能大火?
“這樣,我提一個方案,你看看行不行。”
“首先,我要確保電視劇製作質量,以一集100萬為前提,我再追加1000萬,這筆錢專門用於製作費用。也就是說,我給這部劇投資8600萬。”
孫麗以為李羽要壓縮投資,沒想到李羽居然逆向操作,不減反增,這是什麼謎之操作?
就在她疑惑不解的時候,李羽說出了他的真正殺手鐧。
“有8600萬投資打底,我要把甄嬛傳拍出最好的效果。
關於片酬的問題,我要和所有主演籤一份對賭協議:
就以孫麗姐你的30萬片酬為例,如果這部劇能爆火,片酬方面要減三分之一,如果不能大火,我全額支付30萬片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