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昨天下午,定初元年初五,朝廷十餘萬大軍已全面包圍岐州,到今天晚上,李茂貞撐著病體召集文武及幕僚開會,商討何去何從。
有人建議李茂貞投降,然後按照制書的要求入朝面聖謝罪,如果真的這樣做,小皇帝也許會看在先帝的份上,饒了他李茂貞一命。
這人之所以敢說出來,是因為絕大多數鳳翔文武軍民也這麼想。
鳳翔擁兵不到四萬,除去戰損的將士,岐州城還有兩萬多兵馬,雖然不少了,但這擋得住朝廷十數萬大軍嗎?算上韓建和王行瑜,現在已經有十一鎮了。
岐州的確還有八萬多百姓,也能守一段時間,但城中現在已經很缺糧了,餓死凍死的人到處都是,只要朝廷大軍再圍上一個月,岐州軍民非得被活活餓死餓絕。
打,只剩岐州的鳳翔肯定是打不過朝廷。
降,再入朝面聖謝罪,大帥您生還的機率還有五成,不降,您必死無疑。
既然如此,為什麼不嘗試投降?
殊不知,戰爭進行到這一步,鳳翔人心軍心已經動搖了,大多數人都是貪生的,願意放棄性命與三族跟李茂貞一條道走到黑的人,岐州能找到幾個?
就是那些成德牙兵,也不一定都願意罷。
這個人陳述建議和利弊後,大堂陷入了空前沉默。
李茂貞沒有生氣的跡象,也不說話發表意見,既不說行,也不說不行。
於是節帥府就這樣一直沉默著,不知何時才有人打破平靜。
符道昭和楊崇本想發表意見,但想起自己剛打了敗仗,當下也就都沒表態。
“如果堅持一段時間,皇帝會罷兵收手也說不定,畢竟朝廷沒錢。”
“皇帝伐岐之志如此堅決,一定是有宰相強力主戰,如果能想辦法除掉一兩個宰相以震懾長安,事情或許會迎來轉機,沒宰相撐著,小皇帝也不好辦事啊。”
“宰相出行,前後儀仗隨從成百上千,恐怕很難得手。”
“李師道和王承宗尚且能得手,鳳翔當然可以。”
元和十年,吳元濟謀反, 宰相武元衡統帥各道兵馬討伐淮西,這引起了河朔諸鎮的極度恐懼,王承宗與李師道一通商量,決定派出刺客殺害武元衡等主戰派大臣。
李師道認為,憲宗之所以決意伐蔡,原由在於武元衡,如果武元衡死了,其他宰相畏懼之下,就不敢再主持討伐不臣的軍事,也就會爭相勸說憲宗罷兵了。
同年六月,大唐宰相武元衡在上朝的路上遇刺身亡,裴度遇刺受傷。
聽到這個建議,符道昭不屑道:“刺客小道,難登大雅之堂,非王者所為,豈能服人!”
楊崇本冷笑道:“都是殺人,還分什麼小道不小道,成了就是天道。”
“這件事,你去做好。”
……
一路顛簸,李曄終於踏上了鳳翔土地,大雪還在下,一群逃難的百姓映入李曄眼簾,他們在冰天雪地中行進,腳下步伐很慢,表情麻木痴呆,眼神空洞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