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宇在隊部處和白鳳分開,一個向東,一個向北。
腳下這條春天修建的路,承受住了每天上百趟汽車拖拉機的來回碾壓,就是連雨時季節也沒有出現誤車打滑的現象。
除了當初修的好以外,也全仗僱傭的三位養路工不停網路面揚沙子的結果。
這三位養路工分別來自黃嶺,嶺東和河溪,都是每個村子上了歲數,無兒無女的孤寡老人。
因為年老力衰,也種不了地,因此沒有生活來源,生活條件相當困苦。
當初江宇招養路工的時候,經過挑選就挑選了三個日子過的最困苦的獨孤家庭。
他們每人每月的工資是三十五元,工作就是拿著鐵鍬往路面上揚沙子。
沙子上是提前拉在路邊堆成一堆一堆的,他們只需把沙子揚到路面上即可,一天羊多少,也沒有什麼硬性要求,只要保證路面不缺沙子就行了。
非常的輕快。
江宇每次和他們相遇的時候,都會和他們打個招呼,今天也不例外。
“李二爺!中午不用出來的這麼早,在家好好休息休息,下午出來就行了。”
“現在天也不熱了,中午有啥可休息的,多幹點兒活才是真的。”
“那您老注意自己的身體。”
一路上和三個各管一段的養路工打完招呼,也就到了河溪村了。
鞋廠的院子製鞋車間和箱包車間的原料倉庫前各停了兩輛汽車,有人正在從車上往下卸成卷兒的面料。
關秉忠這貨這麼早就把車派來了?
他還以為要等到下午面料才能來。
下午往海邊送石料的拖拉機到海邊的時候是一點到一點十分左右,這時候江宇已經在海邊和衛忠弦打過了招呼。
在車隊到達後,他把林東川叫過來和衛忠弦做了相互介紹,然後又帶著林東川到水利公社的財務部去結賬。
把這一套流程全部教給林東川后,江宇於下午兩點回到了鞋廠。
十月份,製鞋車間自然不會再去生產涼鞋。
當然也沒有再生產單膠鞋和帆布鞋,這兩種鞋都是單鞋,已經不適合冬天經營了。
鞋廠現在生產的是那種加絨加厚的迷彩勞保棉鞋。
通俗點解釋就是原來的迷彩鞋裡面加了一層人造毛絨,加厚了鞋底。
就是棉膠鞋。
這種鞋其實只適合男人穿,女人湊合著也能穿,但是大姑娘穿就有些煞風景了。
鞋廠暫時還沒拿出專門的女式棉鞋。
這是一個必須要馬上完成的任務,在十一月份務必要上市。
於是回到鞋廠後,江宇第一時間就開始畫圖紙。
根據鞋廠現在能製作出的鞋底技術,江宇畫了一款英倫厚膠底的馬丁靴。
想了想又畫了高幫雪地靴。
雪地靴最大的好處是不用鞋帶,用那種撕扣,這比較受那些懶女人的喜愛。
這兩個樣式讓趙崇有選一個,今年冬天就做它了。
鞋設計完了,企業接下來的重中之重就是拉桿箱了。
首批五千個拉桿箱要先發出去,順便清理一下倉庫。
也不知道外貿局什麼能來拉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