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工王鐵石,陪同在皇帝蘇河身邊。
他給眾人介紹,這個型別遠洋船舶的情況。
“這是臣根據陛下的要求,還有探索艦隊可能遇到的情況,專門設計的遠洋船隻。
它採用風力和蒸汽動力兩種動力,哪怕是遇到最極端的環境。
只要船上有煤,蒸汽機沒有損壞,哪怕是逆風也能保持較高的航速。
即使這艘船逆風,風帆戰列艦順風追它,只要蒸汽機帶動螺旋槳穩定執行,都能擺脫戰列艦的追趕。
艦船這種特殊結構,除了速度較快之外,還能適用各種情況。
船隻順風時,可以採用風帆動力節省燃煤。
船隻在大海上迷航,燃煤耗盡也不用擔心船隻失去動力。”
這些船一反常態,建造了兩個動力系統。
越複雜的船隻,維護就越複雜,建造的成本也極高。
這種混動的船隻,如果不是為了特殊任務,建造他們根本得不償失。
蘇河下達命令,讓造船廠建造這種船隻,主要是有兩種考量。
大華民間主要的船舶,還是以風帆船為主,但今後的船舶,必然會以蒸汽動力為主。
探索艦隊開闢的航道,必須要適合這兩種船隻通行。
選擇混動的船隻,也能增強船隊的抗風險能力。
船隻遇到極端情況,導致一種動力沒辦法使用,還有另一種動力可選。
之前就有人向蘇河建議,可以派遣蒸汽船加風帆船,組成混編船隊。
但這種做法完全不可行,兩種動力船隻混編。
他們的速度不同,適合的海況也不同,他們很難保持相同的航速前進。
蘇河經過綜合考慮,軍方又準備實驗新的蒸汽螺旋槳動力系統,才下令建造這種獨特的船隻。
這些船隻完成使命,達到壽命年限就會退役,今後也不會曾加這種船隻的數量。
王鐵石繼續介紹道:“這次探索艦隊的主要目的之一,那就是測試蒸汽機加螺旋槳這個新系統,在長時期遠洋,是否會出現大問題。
臣對這個新系統有信心,但想要其他人信服,必須要有真實的資料做支撐。”
大華王朝隨著鋼鐵工業的進步,大量特性極佳的合金鋼被製造出來。
螺旋槳軸承的耐磨性等數個極為重要的問題,已經被技術發展解決。
機床精度的進步和橡膠化工業的技術進步。
讓蒸汽機大修時間,從半天時間延長到一個月。
蒸汽機穩定性有了長足的進步,正常使用完全沒有問題。
海軍的測試軍艦,已經驗證螺旋槳的可行性。
這次探索艦隊的任務之一,就是觀察螺旋槳船隻,長時間在海上航行,會出現什麼問題?
這項技術成熟之後,蒸汽動力將會取代風帆,成為船隻的主要動力。
到了那時候,遠洋的商船,再也不用計算風向,可以無視風向,透過大海前往世界任何一個地方。
皇帝蘇河讚許道:“王總工,你們做的非常不錯。
朕開始只是提個意見,沒想到你們真能結合兩種船隻的長處,把這種船隻製造出來。
能把這種船隻製造出來,技術的積累已經足夠。
朕希望你們能再接再厲,製造出真正的蒸汽船。”
蘇河勉勵王鐵石總工幾句,他帶著隊伍前往碼頭。
他們剛走到碼頭,看到三千多名海軍士兵,正在碼頭列隊迎接。
這些軍人看到蘇河到來,探索艦隊艦長盧本雲帶頭,所有軍人集體向蘇河敬軍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