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他家搜出的現銀,就有三百多萬兩。
坊間傳聞,前明崇禎皇帝讓勳貴和官員捐款。
他只捐出來一百多兩銀子。”
“這真是太吝嗇了,自己手中有那麼多錢,去只捐出來一點點。
聽說這個人是前明崇禎皇帝託孤的人之一,他卻直接把皇子獻了出來。
哪怕是這樣,他也沒有被赦免罪行。”
百姓們看著一位位,大明的勳貴和官員被推出來。
他們看著這些人的罪行,都拍手叫好。
隨著一聲聲槍響,這些大明貪官和勳貴,都結束了罪惡的一生。
冒襄和陳貞慧、方以智,從大理寺衙門離開。
方以智感慨道:“原來這就是公審,不是一件件審判他們罪行,只是公開他們的罪行。”
冒襄回答道:“審桉的速度太慢,真要一個個審下來,那要審多長時間,幾年都未必能審完。”
陳貞慧有些惋惜的說道:“看看這些大明的勳貴和官員,每個人都是鉅富。
他們能拿出一份家財,支援崇禎皇帝。
在反賊剛冒頭的時候,就花費重金,剿滅反賊,大明何至於滅亡。”
冒襄臉色大變,觀察一下四周的情況,看到沒人注意他們。
“陳兄,慎言。
現在大明已經完了,新皇已經稱帝。
有一些話,心裡知道就好,不要說出來,那樣害人害己。”
陳貞慧沒有繼續談論這個話題。
他看到大明這些官員和勳貴被抄家的財產,就知道大明輸的不冤。
大明積累的財富,全被這些勳貴和官員掏空。
大理寺沒有公佈出大明皇族的審判結果。
陳貞慧預計,皇族所擁有的資產,比這些勳貴官員只多不少。
大明已經被這些蛀蟲給掏空了。
當朝首輔、戶部和兵部的尚書帶頭貪汙軍餉,明軍還怎麼贏。
冒襄三人來到酒樓中,他舉起一杯紅薯酒,說道:“兩位能來到這裡,那就是已經想清楚。
當時在南京城,我就認為陛下不是池中之物。
主動投靠過去,藉著這次新朝的變動,我在吏部又升職了,現在已經是考功司主事。
今明兩年的科舉,將是你們最好的機會。
恩科多出來一倍的進士名額,大明有功名的人,又不用重新科考。
你們參加這次科舉,將是明智的選擇。”
陳貞慧聽著冒襄直言不諱的說法,他臉上有些糾結。
他既想參加科舉做官,又想留下清名。
冒襄看出陳貞慧的糾結,他建議道:“陳兄,你不用糾結,完全可以參加科舉。
真能中榜,到時候也有選擇的機會。
科舉無法高中,你可以回鄉教教學生,寫一些著作。
今年是最好的一年,一定要把握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