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嗣昌猜測道:“這麼說,盧象升和孫傳庭兩人剛打敗反賊李自成,他們就被黃衣賊為困在孟津縣城中。
黃衣賊這是用反賊李自成當誘餌,把大明引誘到孟津縣城。
反賊李自成能堅持這麼久,背後就有黃衣賊的支援。
盧象升和孫傳庭太大意了,圍城之時,怎麼沒有注意到周邊的情況。
竟然被黃衣賊偷襲成功,這可是十萬大軍。
他們無法擋住黃衣賊,順天府就危險了。”
“楊尚書,您說的沒錯,河南巡撫八百里加急剛剛到達京城。
盧象升和孫傳庭擊敗反賊李自成,立刻就被黃衣賊派重兵包圍在孟津縣城。
黃衣賊這次出兵極多,河南巡撫題本上彙報,黃衣賊出動三十四萬大軍進攻河南。
其中黃衣賊的頭目,秦王蘇河親自領兵。”
“這完全是無稽之談。”楊嗣昌怒斥一聲,道“黃衣賊正規軍總兵力才三十多萬。
他們怎麼可能傾巢而出,把所有軍隊全派到河南地區。
黃衣賊秦王蘇河,親自帶兵進攻。
黃衣賊這是對大明,發起全面進攻,想要奪取大明的江山。
不可能只有陝西的黃衣賊出動。
兩廣四川等地的黃衣賊,必然會緊跟著出動。
哪怕是不派兵進攻,黃衣賊也要留下足夠兵力防守。
根本不可能,有三四十萬人進攻大明。”
楊嗣昌知道黃衣賊,不可能派出三四十萬軍隊進攻河南。
這是河南巡撫怕擔責任,把黃衣賊的兵力虛報,證明自己無能為力,給自己的無能甩鍋。
楊嗣昌乘坐轎子,很快來到午門這裡。
已經有好幾位閣老在這裡等待。
讓眾位在這等他,立刻上前賠罪。
楊嗣昌走向這裡時,他已經看到,閣老們在激烈的爭吵。
他們應該在這裡,達成了一些共識,又有很大的分歧。
溫體仁一揮手說道:“人到齊了,我們邊走邊說。
大家都知道出了什麼事情,我們先統一思想,面聖之後好應對這件事。
現在正是大明朝廷生死存亡之際,大家都放棄無謂的爭端,共同面對這個難關。”
楊嗣昌聽出溫體仁的意思,他這句話出於公心,也出於私心。
唇亡齒寒的道理,誰都明白。
如果大明不存在,他們這些閣臣尚書,也沒有存在的必要。
現在大明朝廷,已經到生死有關的時刻,再要內鬥下去,導致中樞出現亂局,沒有辦法調動官軍抵抗黃衣賊。
黃衣賊真要推翻大明,他們這些人絕對沒有好下場。
溫體仁的私心更加明顯,大明朝廷這段時間,最激烈的黨爭就是倒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