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什麼呢?”
“爹爹已有小半年沒來信了。”黛玉滿懷心事的說道。
那就是說,從林如海南下籌糧之後,就一直沒有給京裡寫過信。
姑老爺這麼心大的嗎?
林如海可是徹徹底底的女兒奴,這一走小半年,居然一點都不掛唸的,倒是罕見。
不過賈瑛倒也能理解,如今,他那位未來老丈人,正和賈雨村你來我往斗的火熱。一年多前,雨村還是林府的西席呢,深得如海看中,每每相見必以兄相稱。
這次才過了多久,賈雨村已經是應天府尹了,與曾經的恩主更是大有一種漢賊不兩立的架勢。
是該說雨村太能演,還是該說如海眼光淺?
還真叫世事無常,恐怕林如海當初舉薦賈雨村進京時,怎麼也沒想到會有今日吧,而且來的還是如此之快。
兩人本就不是一路人,一個是古君子,一個是真小人。
“南邊事多,想是姑老爺一時抽不出功夫,不能分心。你大可不必擔心,前些日子,朝廷還接連收到姑老爺兩封奏章呢。”賈瑛安慰道。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黛玉吟誦一句,看向賈瑛道:“我也並非是擔心,只是年關已至,常人之情罷了,瑛二哥哥不必安慰我。”
頓了頓,只聽黛玉繼續說道:“爹爹雖然不在,可京中還有兩位姨娘,我想回去看看。”
賈瑛點了點頭道:“我也正有此意,再有三天就是春節了,明日我陪你一道過去。對了,可有什麼要備的?我讓喜兒去準備。”
林家在京中沒有別的近親,林如海南下之時,也沒有帶著家眷,春節一到,難免顯得冷清了些。且兩位姨娘都是南方人,怕是對於北方的冬日也不大習慣。
這邊倒是有賈家在,林家的姑娘也養在賈府之中,不過林如海南下之後,兩邊就很少往來了。
賈家嫡小姐才是林家的正室,如今賈敏早歿,當家男人又不在,以兩位姨娘的地位,是沒資格登賈家門的,且也有忌諱。
賈瑛自己也沒有去過,不合適。倒是派喜兒不時去送一些東西。
見賈瑛答應陪自己回去,黛玉臉上也露出了笑容。
所謂依靠,不就是如此嗎。
“有他在,總能讓人心安。”黛玉如是想到。
至於和鳳姐之間的鬥嘴,黛玉沒提,賈瑛也沒問。
這都是園子裡的日常,沒什麼可大驚小怪的。鳳姐霸道不假,可林姑娘同樣一副伶牙俐齒,誰佔便宜誰吃虧,還真不好說。
可惜自己沒看到那等場面,賈瑛心中竟然有種遺憾之感。
年關了,京中的百姓都忙著親戚間的走動,賈瑛同樣如此。
翌日陪黛玉回了一趟林府,直到傍晚方歸。
趁著天還沒黑,賈瑛帶了些年貨去拜訪了一次鞏尚仁。
東西算不上貴重,幾束醃肉,一袋麥面,半袋小米,兩條鮮魚,一隻烤鴨,五兩茶葉。
鞏尚仁的京居生活確實拮据了些,為了節省銀子,只能在外城租了一間獨院民房,至於年貨,就只有一些朝廷發的祿米。不過他是山西人,愛吃麵和小米,賈瑛怕他吃不慣稻米,特意備了些送去。
足夠他過完整個正月了。
第二天,賈瑛又去了一趟雲記,接上齊思賢,一道往仁壽坊馮府而去。
馮恆石同樣是孤家寡人,賈瑛身為學生,自然是要去一趟的。
馮府並不大,只是一個兩進的小宅院兒,府裡的人也簡單,除了馮恆石和黥面老僕外,還有一對老夫妻,負責燒飯和看門。
“小先生。”黥面老僕將二人領進門。
“老師呢?”
“有客人,在書房,小先生可自去。”黥面老僕的話一如既往的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