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實話,當王船伕丟擲「共享汽車」這個問題的時候,多少是讓周東昇有點猝不及防的。
難道,當下這個時間點,船伕哥竟然對共享汽車有想法?那要是自己盛讚鼓吹這個行業的前景,有沒有可能把比亞迪帶到溝裡去?
周東昇不由惡趣味滿滿的想到,有種想要推動歷史骨牌的衝動,見證一下連鎖反應的效果……
當然這種想法也僅僅只是出現了一絲火苗,就被周東昇的理智瞬間掐滅。
爾後周東昇稍加思索,又覺得情理之中,畢竟比起老本行的電池業務,如今的比亞迪重心可謂是全面往新能源汽車業務傾斜。
同時,汽車業務無疑才是承載王船伕野望的關鍵。
如若只是單純談一個電池方面的合作,似乎也並不值得王船伕大動干戈,饒是坐上共享經濟這一風口,充電寶始終還是充電寶。
輕工業和重工業之間的本質區別,顯然不會被主觀上的意志所動搖。
而眼下的共享經濟概念風靡全國,受到了大量資本的青睞,如果說打車和民宿,是共享概念的過去,那麼如今紅極一時的共享單車,或許就是共享概念的現在……
而對於行業未來的走向和展望,同樣是一個值得深思的意義,畢竟一個行業如果沒有未來,那無疑是令人絕望的。
因此,伴隨著共享經濟這一理念的成熟,共享單車的大獲成功,行業融資不斷再創新高,也讓大家對於行業未來有了更高的期望和前瞻。
其中,共享汽車已然成為了諸多大型投資機構和創業者們看好的一條賽道,某權威調查機構,更是根據當下的分析,對未來做出了大膽預測。
「共享汽車市場規模前景空前巨大,在2025年之前國內的共享汽車極有可能達到60萬輛,未來國內共享汽車出行需求將達到3700萬人次……」
「對應的,市場規模將達到每年3800億,潛在市場需求帶來的關聯業務更將達到1.8萬億!」
如此大膽的預測,更是給市場的未來預期定下了近萬億增長的指標,如此龐大的一塊蛋糕,足以讓不少人垂涎三尺,甚至失去理智……
因此,前仆後繼的資本爭先恐後「搶灘登陸」,意圖透過率先進場的方式跑馬圈地,光是據不完全統計,在2016年年底,國內就已經出現了超過370家打著「共享汽車」旗號的平臺。
其中開始投入運營的更是多達上百家,首當其衝的自然就是北上廣深這四大超一線城市,鵬城這塊創業土壤肥沃的土地,更是已經孕育出了體量不小的先鋒……
而作為鵬城本地車企,華夏新能源汽車的領頭羊,王船伕會關注到這一行業的動向自然也並不奇怪。
將其拿來與周東昇探討,自然更是情理之中的事情,畢竟周東昇就是共享經濟興起的受益者之一。
甚至在有的人眼裡,他才是那個最大的受益者,沒有之一!更有人將「兩大共享單車背後的最大推手」之名安到了周東昇頭上。
眼下這個時間段,這無疑是對其投資能力的一種認可,也可以理解為一種「榮譽」,但是等到泡沫散去,這份「榮譽」或許也會變成罵名……
電光火石之間,周東昇腦中思緒急轉,梳理了一下思路之後,不由提起了精神,要是嘮這個的話,那他可就不困了。
正如王船伕所料,如若真是拿出技術上的話題進行探討,那周東昇絕對是用不了半響就直接神遊雲外,魂不附體……
但是,涉及到這種宏觀上的未來,那可就是周東昇最擅長的領域了。
船伕哥或許是一個經驗豐富的吃豬肉選手,但是見過的豬,可真不見得有自己多。
為此,周東昇輕輕咳嗽了一下,準備開始自己的高談闊論,就差直接喊出「退下,輪到我裝逼了!」
「王董謬讚了,我對共享經濟也談不上有多深的見解,但要說到共享汽車的話,我個人倒是有一個暴論:共享汽車絕無可能在市場立足,走向失敗必然是其最終的結果。」
周東昇斬釘截鐵的說道,自信篤定的語氣讓會議室一眾人等都為之側目,同時內心不由浮現出了一個問號,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