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兩大傳媒逐漸成熟的孵化體系之下,幾十萬粉乃至於幾萬粉的小網紅可謂是比比皆是。
跟頭部大網紅相比,單打獨鬥自然是難以望其項背,但是背靠大樹好乘涼的情況之下,已然足以形成龐大的受眾群體。
如果說頭部網紅是一家傳媒的金字招牌,那這些中小型網紅,才是一家傳媒的基本盤,二者相輔相成。
而這一套體系之中,娛樂圈早已經是將其玩的明明白白,只不過是放到剛剛興起的網紅行業之上,同樣是行之有效的。
如今整個網紅行業百廢待興,雖然已經有了【papi醬】成功透過廣告變現的方式,為行業開闢了一條流量變現的新思路。
但是市場反應總是相對緩慢的,真正敢於嚐鮮的總是極少數人,並且也會選擇相對穩妥的路線,也就是跟頭部網紅合作為主的方式。
其次還有另外一條路線,也就是以【大胃王子密】之類美食網紅為主的探店路線,這種為店鋪引流的方式,顯然是得到了不少商家的認可。
並且既能夠得到使用者的青睞,創作者又能從中獲益,可謂是一舉多得的路線,如今早已經湧現出了大量跟風的創作者,在全國各地的美食城市之中探索。
簡直就像是短影片時代之下的美食獵人一般,同時也讓美食分類一舉成為短影片平臺的一大內容支柱,甚至隱隱有成為“內容之王”的潛質。
畢竟還是那句話,民以食為天的道理總是簡單粗暴,再大還能大過天不成?
這一點上,不光是侷限於抖音一家平臺,放眼整個網際網路範圍之中,美食類別的創作者都始終牢牢佔據著主流,由此可見一斑。
只不過直到目前為止,成功實現流量變現,並且創收的創作者,依舊只是極少數人,絕大多數創作者依舊處在“為愛發電”的階段。
久而久之,不少人也將其當做一種單純的興趣愛好,正如抖音打出的那句標語一樣,“用抖音,記錄美好生活”,權當是一種記錄方式也不錯。
然而,隨著拼夕夕與抖音展開合作,在抖音內部的推廣平臺之上,下達了關於“拼夕夕”有關的推廣任務,合作物件僅僅只有一個門檻:一萬粉絲!
雖說給出的報酬也十分有限,但是卻一舉拉低了當下網紅行業的變現門檻,無論是在哪個平臺之上,再低的變現門檻往往都需要數十萬粉絲。
乃至於百萬粉,才堪堪能夠得到金主的青睞,畢竟在眼下這個移動網際網路元年風口之上,這一股時代妖風,還沒有徹底瘋狂。
更不像未來,有將“小而美”變現路線走到極致的小紅薯平臺大行其道。
所以可想而知,這一個推廣任務的誘惑,一時間直接在抖音平臺上颳起了一股植入熱潮,不光是開屏廣告。
當無數使用者開始隨手劃拉,各個領域的創作者,無論是什麼主題的影片內容,都時不時會出現對於“拼夕夕”的介紹和推廣。
唯一的區別,或許就只是手法上的高明與笨拙之分,只不過再怎麼生硬,那也是一次成功的推廣,在這種近乎“狂轟濫炸”的植入之下,效果自然是立竿見影的。
“臥槽,這轉折也太生硬了吧,什麼傻缺拼夕夕平臺,居然這麼多廣告?”
“收了多少錢呀這是,我今天刷了十個影片,五個都有拼夕夕的廣告,看吐了!”
“靠,老子是來看美女,為了心情愉悅的,白嫖你懂不懂,不是來消費的!”
“對不起兄弟們,本來我是想義正言辭拒絕的,不過隨手下載了一下,還挺實惠……”
鋪天蓋地的謾罵和差評之中,偶爾夾雜著那麼幾條為數不多的好評,從營銷推廣角度來看,這無疑就是把事情給辦砸了的典型表現。
但如果是“拼夕夕”的話,顯然就不存在這個煩惱了,畢竟他同樣是黑紅也是紅的典型表現,不怕你罵,不怕你討厭,就怕你不知道。
更何況,消費者往往都是口嫌體正直的,在“實惠”兩個字面前,絕大多數消費者往往都不會吝嗇嘗試一下。
畢竟拼夕夕“另闢蹊徑”的路線,簡直就堪比辟邪劍譜一般,把“不走尋常路”發揮的淋漓盡致。
在其他一眾電商巨頭,往追求品質,講究服務的道路上越走越遠,不斷提升的各種體驗,自然也讓消費者更加樂於“吹毛求疵”。
然而地球是圓的,花錢買品質買服務,自然也會變向提高商品成本,最終還是殊途同歸,羊毛還得從羊身上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