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確的說,應該是購買勞力士的消費者,儘管作為老牌奢侈品,勞力士在名錶領域中的地位一直都是居高不下的。
甚至普羅大眾對於奢華名錶的認知啟蒙,也都是源自於勞力士,畢竟這塊表從八九十年代開始,無論是在影視作品裡,還是現實中,地位都是舉足輕重。
當然,這種地位造就了勞力士的群眾基礎,同時也塑造了其刻板印象,成為了其近乎無法扭轉的品牌形象。
在網際網路這一個時代造福神話之下,湧現了無數年輕新貴群體,正所謂長江後浪推前浪,年輕新貴接過時代接力棒,開始掌控大量財富。
自然也逐步成為奢侈品的主力消費群體,有人的地方就有競爭,奢侈品互相之間的勾心鬥角自然也不會少。
雖然奢侈品的定位十分良心,從不賺窮人的錢,瞄準的就是有一定消費能力的消費群體。
因此面對不斷湧現的年輕新貴群體,奢侈品行業自然也要與時俱進,跟隨著時代步伐做出改變,藉此迎合年輕新貴的審美。
對於曾經在改革春風吹滿地之際,率先進入了華夏市場,迅速崛起成為華夏名錶市場裡一家獨大的霸主,勞力士無疑是嚐到了時代紅利甜頭的代表。
只不過,隨著時代的進步,眼看著華夏市場越來越大,其他諸如歐米茄,浪琴等競爭對手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快速搶佔市場份額。
而自己的市場份額卻越來越小,可謂是生動演繹了什麼叫做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風水輪流轉。
至於原本讓自己嚐到甜頭的品牌形象,反而成為了掣肘自己發展的絆腳石,所謂財富,地位,身份的象徵,卻將大量湧現的年輕新貴拒之門外。
絕大多數年輕新貴在選擇第一塊表的時候,都會下意識忽略勞力士這一選項。
儘管在世界範圍內,勞力士依舊是名錶中的頂流,但是對於年輕新貴來說,這玩意兒,不是給我爸戴的嗎?
其中最顯著的表現,或許就是從2010年開始,百達斐麗就以後來者居上的姿態,一直佔據著華夏最受歡迎奢侈手錶品牌榜首。
年輕新貴們,顯然更鐘情於百達翡麗,而勞力士這位老大哥,卻宛如時代眼淚一般屈居人之後。
儘管在華夏地區乃至世界範圍內,依舊是鐘錶品牌中名氣最大的老大哥。
但是在華夏市場上的表現顯然是雄風不再。
頗有幾分天下兵器譜中,唐家霸王槍和書生奪命劍的區別(滑稽)。
而在這種潛移默化的影響之下,自然就形成了一個“買得起看不上,看得上嫌棄土”的尷尬品牌形象,甚至勞力士還因此有了“勞力土”的說法。
而一直以來,針對華夏市場的營銷,都一直是勞力士品牌的重點戰略,而在迎合年輕新貴審美上,自然也做出了不少改變。
其中,勞力士對於經典款“綠水鬼”的打造,或許算得上是一次十分成功的迎合年輕化市場的審美改變,但終究是杯水車薪。
而近年來,勞力士在華夏區的負責人,也一直在致力於扭轉這個頹勢,錢沒少花,但是效果卻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然而沒有想到,一個微不足道的一分鐘“廣告”短影片,卻一下子讓他們的流量暴增,一度甚至連權當擺設作用的官網都陷入了卡頓。
就連線下門店的顧客數量都有了了不同程度的增加,這種流量甚至直接體現在了訂單成交量上,過去幾天裡,銷售資料迎來了一波小高峰。
就連勞力士的消費者,在過去幾天裡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關注。
原本平平無奇的勞力士手錶,彷彿一下子又重返巔峰,成為財富與地位的象徵,讓消費者倍感有面。
這種現象的出現,自然不是什麼偶然現象,而是現象級營銷才能帶來的廣告效應,儘管他們沒有為此花一分錢,沒有投放一個廣告……
當然,這也是作為老牌奢侈品的地位象徵,換做其他名錶,顯然都難以達到影片裡想要凸顯的“土豪”效果。
就像影視劇作品裡的蘋果手機一樣,超然的品牌地位和群眾基礎就擺在那裡,完全無須多言,只能說是互相成就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