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不過十來秒的短影片,前頭質疑和不屑的彈幕還沒有結束,滿屏的“臥槽”彈幕流瞬間佔據了整個螢幕,彈幕量翻了幾倍不止!
雖然只是一個簡單的反轉效果,但是短短十幾秒的短影片結構精妙,相較於長影片,直接省略了漫長的鋪墊過程。
開頭反轉高潮三部曲,配以極具節奏感的卡點,將視覺衝擊放大,並且給觀眾一種意猶未盡的快樂,還有一種欲罷不能的爽感。
音樂短影片的威力,在這個簡簡單單的反轉效果之中悄然呈現,儘管只是初露鋒芒,但卻給直播間的觀眾們留下了深刻印象。
而騷豬為了直播效果,在直播開始之前並沒有觀看這個集錦,因此此時也是不由大跌眼鏡,初顯電競董卓的痴態。
抹了一把莫須有的口水,“芽兒喲,這不是‘雙下巴挑戰’,這是大變活人吧?這前後是一個妹紙嗎?”
然而集錦影片並沒有暫停,短短十幾秒的短影片,一分鐘能播放四五個,再加上經過了人為篩選,全是極具視覺衝擊力和觀賞性的精華影片。
因此,一場視覺盛宴悄然在直播間拉開帷幕,不斷沖刷著觀眾們的視覺感官,應接不暇的快樂讓觀眾們大呼過癮。
相較於有著“網路鴉片”之稱的遊戲而言,在社會加速化背景下應運而生的短影片,顯然是進一步濃縮提存的產物,足以稱之為“網路海洛因”。
對於第一次接觸到的觀眾而言,這種新奇和快樂帶來的衝擊顯然是無比巨大的,尤其是源源不斷,目不暇接的內容,讓人慾罷不能的同時,又情不自禁想要更多。
摩多摩多!
這種低成本獲取多巴胺的快樂,讓大腦無法自拔,直到你的興奮閾值得到短暫滿足之後才能夠終止,而下一次,這個閾值就會更高。
就像是著名的“奶丨頭樂”理論一般,只要製造令人沉迷的消遣娛樂和充滿感官刺激的產品填滿人們的生活、轉移其注意力和不滿情緒,令其沉浸在“快樂”中,就可以讓人不知不覺喪失對現實問題的思考能力。
就如同給嬰兒的塑膠奶嘴一樣,雖然沒有營養,但是可以讓嬰兒樂此不疲,養成依賴心理之後,強行拿掉塑膠奶嘴,嬰兒還會有“戒斷反應”。
在這娛樂至死的時代下,在大資料的精準投餵下,我們跟嬰兒也沒有太大區別。
而現在,透過直播第一次接觸到音樂短影片的觀眾,就如同第一次接觸到塑膠奶嘴的嬰兒一樣,眼前一亮,迅速沉浸在這種快樂中。
而且,透過直播的形式,在主播起到帶頭作用下,群體沉浸在這種快樂之中,伴隨著彈幕互動,更加讓人樂此不疲的同時,還無形之中消匿了那種罪惡感。
畢竟人嘛,是集體性動物,直播就像是構造了一個互聯阿網上的“虛擬羊群效應”,人處於集體之中,認同感油然而生,快樂成倍增長。
並且,不知道什麼時候,彈幕上開始出現諸如“主播來一個”“這麼簡單,主播示範一下”之類的引導性語言。
騷豬半推半就,“芽兒喲,人家是本來就好看扮醜才有這個效果,我本來就長逼樣,還能怎麼變?不過這軟體是有點意思,下載來試一試,好像是個外國軟體……”
&nuse的,既然觀眾們想看,我就搞來試一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