閣臣雲:他已欲就去矣。此何等時,而且作此等事?蓋謂先帝病正危篤也。
忠賢沉思良久,乃曰:且放著。
復納入袖中。
諸臣有過職寓語職者,僉謂:事且不測也。
職遂於八月二十日上疏乞休。二十一日即奉旨削職回籍。二十二日薄暮,而先帝賓天矣。而非時日急,職安知所稅駕哉?
當時許多人上過忤璫始末,以辨明心跡,霍維華的這封奏疏,大抵也是為了撇清其和魏忠賢及其黨羽的關係。但觀其大概,不難看出霍維華與魏忠賢已經產生了較大的分歧,這一點無可彌補,最後,在熹宗病死的前一天,即天啟七年八月二十一日被削職回籍。
不存在什麼陰謀論熹宗被落水。
熹宗落水的主要原因還是不熟悉駕船,以及湖面突起的大風所致。
落水之後可能導致了熹宗身體出現問題,並引發了一系列的併發症。
而霍維華進獻的米湯也不存在陰謀論。
事實上霍維華一直被熹宗和魏公公重用,同時霍維華也積極捧魏公公臭腳,但霍維華由於署掌兵部的原因,和魏公公出現了嚴重的分歧,導致其被魏公公矯旨削職回籍,正如其自己所述:職揣知其意,為職不覆封公之疏而怒,不專為崇煥之蔭而發也。
實際上,起先和魏公公一黨,之後發生分歧被逐的也不是一個霍維華,比如吏部尚書王紹徽也是如此。
揆其原由,大概不外乎在其位謀其政。
當他們還官卑職小的時候,當然可以利用黨爭謀利,但當他們做到吏部尚書,兵部尚書署掌部事的時候,就必須要面臨現實的政治、軍事問題,這與實際當權的熹宗、魏公公就很容易爆發強烈的衝突,最後在政治上分道揚鑣,結果就是被迫退出政壇。
韋寶之前就已經收到了一系列情報,只是沒有往心裡去,現在聽王體乾這麼對自己一說,只是讓韋寶更加肯定了。
不過,韋寶本來就知道朱由校兩三年裡面就要死,所以對這個訊息並不是很感興趣。
“叔父放心,這麼大的事情,我絕不敢亂說,對任何人都不會說,包括我妻子和我岳父。”韋寶保證道。
“嗯,這些沒影的事,最好別說,否則只能惹禍。你岳父你說不說都不打緊,憑英國公的訊息靈通,應該已經知道了,只是可能不當回事,畢竟陛下平時看上去挺正常的。”王體乾道:“可陛下這幾個月已經完全不寵幸嬪妃了。你明白嗎?陛下的病情已經不輕了,所以你千萬別不當回事,一旦陛下過了,你這樣的寵臣是最先倒黴的,你不扳倒魏忠賢,魏忠賢就一定會置你於死地!”
“陛下若是過了,魏忠賢比我更害怕吧,陛下可是他的靠山,他又得罪了那麼多人。”韋寶道。
王體乾笑著搖了搖頭,“小寶,所以說你入仕途還短,看事情還太淺。再上來一個皇帝,多數是信王,信王才多大?一個孩子,上來也得依賴太監,沒有人比魏忠賢更有權勢!魏忠賢既控制了東廠,也控制了錦衣衛,並且黨羽遍佈天下,皇帝不用他,還能用誰?魏忠賢對誰當皇帝,已經無所謂了。”
韋寶點了點頭,這麼說,也有點道理,不過韋寶暗忖,你恐怕太小看崇禎了,崇禎少腦子的貨,上來就完全相信東林黨,一下就把魏忠賢整死了。
不過,別說你王體乾,就連魏忠賢都小看了崇禎少腦子的程度。
“叔父,我對扳倒魏忠賢不感興趣,我只求自保,很感謝你想到我,我真的不行,我這個人膽子小。”韋寶再次推辭道。
“你膽子小?你膽子大還是膽子小,和魏忠賢會不會對付你,沒有關係,這不是你想躲就能躲過去的事情。”王體乾道:“小寶,你要知道,這是非常好的機會!你可以和你岳父英國公商量一下。”
“沒什麼好商量的,這事我真的做不了,叔父,請不必再說了,我勸你也趕緊回去吧,你到我這裡來,魏忠賢肯定已經知道了,時間長了的話,還不知道我們要幹什麼,肯定會誤會。”韋寶道。
韋寶已經開始往外轟王體乾了,這讓王體乾很生氣。
“小寶,我這個時候,光明正大的跑到你這裡來,就根本沒有想過你不會與我合作!你難道願意被魏忠賢幹掉,也不敢反抗一下?”
“叔父,我覺得事情沒有你說的那麼嚴重。我諫言的兩項新政,即便魏忠賢不喜歡,也不至於殺我吧。”韋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