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何況遼南比東江軍控制的區域大的多。
真的要是搞出軍隊來,不知道要給大明增加多少開銷!
所以,今年大明乾脆完全放任不管遼南,預設了遼南就是韋寶控制的這件事。
林文彪安排韋爵爺的船隊連夜返回山海關。
到第三日凌晨,韋爵爺的船隊返回。
韋爵爺一到山海關,就收到了天啟皇帝朱由校讓魏忠賢派人送來的密信。
韋寶還以為出了什麼事情,開啟看。
居然是朱由校的親筆信,朱由校沒啥文化,一筆字是真的不錯,剛勁有力,菱角分明。
真是一個被當皇帝耽誤了的藝術家啊。
韋寶心想,朱由校要是生在現代,不管是書法還是雕刻,肯定都是大家,就算只是民間藝術家,一輩子的生活也會很富足。
朱由校的信很簡單,問韋寶遼事如何了?問他什麼時候能來遼東,親自為他和趙金鳳主婚的事兒。
韋寶看後暗暗好笑,心想皇帝對自己的事情還真上心。
不過韋寶也有點犯難,不知道該如何回覆朱由校。
因為朱由校問的是時間,肯定得回答一個具體的時間,或者大概的時間才行。
這真不好回答。
所以韋寶只能答覆,說不好,並訴苦。
想要錢糧。
但韋寶知道,錢糧是肯定沒有的。
一方面朱由校的確沒啥銀子,更沒有多少富餘的糧食給韋寶。
有也捨不得給,皇帝都是很摳門的。
朱翊鈞死後,長子朱常洛即位僅一個月也病死了。新上臺的明熹宗朱由校年輕不懂事,宦官們為了竊柄弄權,領著他成天嬉戲。
天啟皇帝朱由校喜歡弄木工活,魏忠賢就在他手提斧鋸玩得興致正濃時,拿來章疏奏請他定奪。
朱由校往往只聽口頭報告大意,即隨口答道:“我都知道了,你們用心行去。”
於是大權旁落,宦官把持朝政。
太監魏忠賢同熹宗的媬姆客氏相勾結,上下招權納賄,把國事弄得腐敗不堪。
一幫依附於魏忠賢的無恥之徒還為他大頌功德,甚至呼之為“千歲”,“九千歲”。
在一次宴會上,有人當著熹宗和魏忠賢的面高唱誦辭:“好個魏公公,處置得惜薪司怎樣軫恤商人,內府庫怎樣米積天堆,東廠怎樣厘奸剔弊,寶和店怎樣裕國通商。內修朝政,外鎮邊疆。”
魏忠賢聽了這樣肉麻的奉承竟然處之泰然,朱由校也呆頭呆腦一笑置之。
各省地方大員也對魏忠賢趨之若鶩,紛紛為他建生祠祈福,窮極華麗。
朝野的黨爭便因之加劇。
東林黨利用講學結社,評論朝政,希望皇帝能夠除去奸邪,重整朝綱,實現清明吏治。
依附魏忠賢的邪惡勢力則結成閹黨,對東林黨人橫加迫害。
此後,明末的黨爭屢經反覆,一直延續到南明覆亡。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明神宗、魏忠賢等既貪財,自然上行下效,養成一派貪汙風氣,出現“官以財進,政以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