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寶見胡大民不理會自己,並不在意,在胡大民的官廳中轉悠了一圈,打算打道回府,回自己在都察院的官廳。
這時候,聽聞一聲尋人的呼喚,“韋大人何在?”
很少有姓韋的人,整個京師官場可能也就韋寶一個人,韋寶奇怪有人找自己?他是閒人,雖然佔了都察院經歷司經歷大人的官廳,但是他並沒有得到朝廷的正式任命,都察院的人有事,還是會找其他人,而不會找他。
“誰找我?”韋寶出了胡大民的官廳問道。
卻看見是王體乾帶了四名太監前來。
王體乾是司禮監掌印太監,輕易不出宮,傳旨傳話什麼的,怎麼樣也不會讓王體乾這種名義上的司禮監一號人物,實際上的司禮監二號人物來做,司禮監還有好些個大太監,二十四監局也各有掌事。
“是韋大人嗎?”王體乾明知故問道,一副與韋寶不認識的樣子。
韋寶本來看見王體乾,一怔,不知道他怎麼來了?他與王體乾可有大半年沒有見過了,還是去年在遼西見過一次,都有點印象模糊了。
不過韋寶很機靈,見王體乾這麼問,急忙道:‘在下正是韋寶,幾位公公是找在下嗎?’
“是找你韋大人啊。”王體乾呵呵一笑:‘聖旨到,韋寶接旨!’
韋寶趕緊按規矩,恭恭敬敬的跪下,“臣,韋寶接旨!”
聖旨可不像電視劇和電影裡面,隨隨便便就出來的,事實上,在古代,極少情況下是皇帝直接下聖旨,一般都是內閣下公文,用帶有司禮監或者皇帝批覆的公文來指揮整個龐大的官僚體系運轉。
不少都察院和大理寺的官員聽聞來了聖旨,都出來圍觀,遠遠的站著聽。
“聖旨,韋寶乃今科探花郎,又是東李娘娘的弟弟,年輕有才,與皇家親近,入仕以來勤於政事,特加韋寶為翰林院侍讀學士,加內閣中書舍人掌制,加御前行走,加五品服俸,加都察院經歷司經歷,加大理寺左寺丞!以茲鼓勵,欽此。”王體乾抑揚頓挫的念道。
眾人見不但是司禮監掌印太監親自來傳旨,還一連加了這麼多顯赫的頭銜,都懵了,這些官職是應該加在才入仕一個多月的人的頭上的嗎?
這韋寶到底是什麼來頭啊、
現在幾乎所有人都清楚韋寶的履歷,大家都知道他是東李娘娘的乾弟弟,可是東李娘娘的名氣是不大的,一直都是默默無聞,不被重視的人啊,這一點,大家也都是知道的,不說韋寶這個乾弟弟,就是東李娘娘的親弟弟李成楝,現在不還僅僅只是錦衣衛的一個百戶而已嗎?而且瘋傳李成楝的那個百戶,還是韋寶幫李成楝弄來的。
大家都搞不清楚韋寶到底是仗了誰的勢力,為什麼升遷的這麼快?
眾人一時之間忍不住議論紛紛,都豔羨的盯著韋寶看。
韋寶俊俏的臉蛋上依然很平靜,似乎早就料中了這一切都將是他的一般。
其實韋寶此時內心同樣波濤滾滾,他原本以為魏忠賢頂多按照自己之前與自己的約定,將都察院和大理寺的兩個六品官給他,大理寺沒有六品官,可能是會弄個五品官給自己,可誰曾想,一次性給自己這麼多官職啊?
翰林院侍讀學士是多大的來頭,韋寶是曉得的,因為他在翰林院待過半個多月,那是大明朝讀書人的巔峰榮耀啊,憑著翰林院侍讀學士的名銜,將來只要是資歷夠了,便是水到渠成要入閣,甚至是能當首輔當次輔的人了,攔都攔不住的,就好像後世的******一般。
光這個頭銜就夠嚇人的了,一下子把自己弄進了中央委員會了呀,還加上加內閣中書舍人掌制,加御前行走,加五品服俸,呃,這等於是將內閣與司禮監的聯絡權力都交到了自己手上了吧?
韋寶有些暈乎,表面卻顯得很正常,等王體乾說完,立刻道:“臣,領旨謝恩!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王體乾笑眯眯的將聖旨,雙手捧著放到了韋寶手上,“恭喜韋大人啊,這是御賜的官職,可榮耀無比呢。”
眾人聞言,更為羨慕,的確啊,大家升遷任免啥的,都是吏部的文書到內閣,再從內閣到司禮監,再從司禮監回到內閣,再從內閣回到吏部,再由吏部下個公文,如此而已。
而人家韋寶的官憑直接就是聖旨,多風光啊?
人家還不僅僅是這樣,不光有聖旨,還一次性來個五個加,這任何一個加,落到進入官場十年之內的人頭上,估計做夢都要笑醒了,可人家是五個啊!
這是風光中的風光,太風光了。
韋寶是懂規矩的,從袖兜中隨手一摸,就是一疊銀票。
韋寶本來都不帶銀票在身上了,因為有扈從隨時在身邊,但是在衙門裡,直接向扈從拿銀子不方便,所以也會帶個二三百兩紋銀的銀票,免得麻煩。
韋寶數都沒有數,便恭敬的將銀票遞給王體乾:“大公公辛苦了,這點小意思,給幾位公公喝杯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