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風小說網”最新網址:https://wfxs.app,請您新增收藏以便訪問
當前位置:微風小說網 > 靈異小說 > 明鹿鼎記 > 【0424 秋天種芝麻,老死不開花】

【0424 秋天種芝麻,老死不開花】 (第4/4頁)

上一頁 章節列表 下一章
好書推薦: 網遊之死靈王者 盜墓探險記 解剖室的咀嚼聲 網遊之以劍為生 複製忍者卡卡西 球王大帝 帶著遊戲穿越修真 無盡長夜 救命!她被哨兵們瘋狂覬覦 [原神]從提瓦特開始的煉金術師生活 [綜英美]喪心病狂的鄰居 九十年代我要搞錢 亂臣是個美佳人(雙重生) 八零之快來接你媳婦孩子 獸人世界裡狂吸毛茸茸 在古代開學館的日子 在紅樓的享福人生 夫君他見色起意 安和公,不要偷聽我心聲啦 英靈那點事

寧完我字公甫,遼陽人,後金天命年間,投降努爾哈赤,隸漢軍正紅旗。久預機務,遇事敢言。歷任內弘文院大學士、議政大臣兼太子太傅。

高鴻中是明清之際遼東人。明天啟二年(1622年於廣寧歸清,授遊擊世職,駐防遼河沿岸。天聰初與范文程等應召入文館,贊畫機要,為太宗重要謀士。承政,曾建議以滿漢舊人為正印,以新降漢官為佐貳。

羅繡錦,遼陽人,隸依徹滿洲漢軍鑲藍旗。以諸生來歸。天聰五年,與馬鳴佩同授工部啟心郎。六年,上以大淩河新附人眾,計國中無問官民,計口儲糧,有餘悉輸官,視市值記籍,徐為之償;有餘糧不輸者,許家人告發。繡錦、鳴佩疏言:“民有餘糧,孰肯輸之官?縱令首告,有仇則訐,無仇則隱,所得必少。且民不敢以糧入市,新人糧不足及舊人之無糧者,皆無所於糴。不若出令,無問滿、漢、蒙古官生軍民,人輸糧一斗。有糧者固易辦,無糧者人出銀二三錢,糴以輸官,亦無大損;其有餘糧原輸官者,獎以升賞:此兩便之術也。”

楊方興字浡然,漢軍鑲白旗人,清初大臣。初為廣寧諸生。天命七年,太祖取廣寧,方興來歸。試中舉人,授牛錄額真銜,擢內秘書院學士。性嗜酒,嘗醉後犯蹕,論死,上貰之,命斷酒。

這幫人都是為大金國(滿清),費盡心血,立下大功的人啊,但是有意思的是,後來居然上了乾隆讓人編寫的《貳臣傳》。

《貳臣傳》是乾隆在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正式提出編纂的。《貳臣傳》分甲乙兩編,附錄於《清史列傳》卷78、79兩卷中,共收錄了明末清初在明清兩朝為官的人物120餘人。

在經歷了清初的動盪之後,到了乾隆時期,滿清政權已經建立百年,其統治已經非常鞏固。在這種情況下,乾隆帝為了進一步鞏固統治,緩和民族矛盾,瓦解民族意識,達成統一思想,在大力表彰忠臣(即在明末清初因抗清遇難的明朝官員)的同時,下令編纂《欽定國史貳臣表傳》即《貳臣傳》。

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底,在詔令國史館修編《明季貳臣傳》時,乾隆帝已經明白無誤地把對“大清”有赫赫功勳的洪承疇、祖大壽、馮銓等一批人打入另冊,其意在於“崇獎忠貞”,“風勵臣節”,詔曰:“因思我朝開創之初,明末諸臣望風歸附。如洪承疇以經略表師,俘擒投順;祖大壽以鎮將懼禍,帶城來投。及定鼎時,若馮銓、王鐸、宋權、金之俊、黨崇雅等,在明俱曾躋顯鐵,入本朝仍忝為閣臣。至若天戈所指,解甲乞降,如左夢庚、田雄等,不可勝數。蓋開創大一統之規模,自不得不加之錄用,以靖人心,以明順逆。

今事後憑情而論,若而人者皆以勝國臣僚,乃遭際時艱,不能為其主臨危受命,輒復畏死幸生,忝顏降附,豈得復謂之完人!即或稍有片長足錄,其瑕疵自不能掩。若既降復叛之李建泰、金聲桓,及降附後潛肆詆譭之錢謙益輩,尤反側僉邪,更不是比於人類矣。

朕思此等大節有虧之人,不能念其建有勳績,諒於生前;亦不能因其尚有後人,原於既死。今為準情酌理,自應於國史內另立《貳臣傳》一門,將諸臣仕明及仕本朝名事蹟,據實直書,使不能纖微隱飾,即所謂雖孝子慈孫百世不能改者……此實乃朕大中至正之心,為萬世臣子植綱常!”

乾隆四十三年二月,乾隆帝又頒發諭旨說:著交國史館總裁,於應入《貳臣傳》諸人,詳加考核,分為甲乙二編,俾優者瑕瑜不掩,劣者斧鉞凜然。於以傳信簡編,而待天下後世之公論,庶有合於《春秋》之義焉。

乾隆帝以忠君為標準,在上諭中把降清的明朝官員均稱為“貳臣”。乾隆指出:這些人“遭際時艱,不能為其主臨危授命”,從封建道德出發,實在是“大節有虧”。這些人儘管為清朝作出了貢獻,其子孫甚至還在清朝做官,但以“忠君”的標準衡量,他們是不完美的。

“所以至有二姓者,非其臣之過,皆其君之過也”。這些貳臣降清以後,又分兩種情況:一是對清朝赤膽忠心,積有功勳,二是毫無建樹。因此,乾隆要求對貳臣們區分對待,將前一種人編入甲編,後一種人編人乙編。這樣的意思,反映了乾隆的精明之處,使乾隆繼續堅持了忠君的標準,把效忠清朝的降官列入甲編,可以使這些人的後人感到乾隆通情達理,減少了牴觸情緒。而對那些對明清都不盡忠的降官列入乙編,就更加證明了編輯《貳臣傳》的必要,容易與漢族知識分子得出共識。

1、在明朝是低階官吏,降清以後因忠貞效力得以高升。例如李永芳。他是明萬曆時撫順所遊擊,在努爾哈赤起兵伐明,進攻撫順時降清,成為明朝在職官員中降清的第一人。此後,對後金忠心耿耿,併為後金的軍事行動獻計獻策,功勳卓著。其子孫亦為清軍的重要將領和官員,深得歷代皇帝的信任(乾隆曾加封李永芳的四世孫李侍堯為滿洲都統,其駁斥吏部“滿官不授漢軍”的理由之一就是“李永芳孫,安可與他漢軍比也?”可見李永芳在清朝的影響)。但對李永芳降清一事,乾隆說:“律有死無貳之義,不能為之諱。”,因此李永芳還是屬於貳臣。類似李永芳的情況,還有像孟喬芳,祖可法,耿仲明等人,都被編入了《貳臣傳》甲編。

2、在明朝位居高官,降清以後更為信用,為清朝統一全國立下了大功。最典型的是洪承疇。早在崇禎初年,洪承疇已經官至延綏巡撫、陝西三邊總督加太子太保,為撲滅明末農民起義立了大功,成為崇禎的心腹。在1640年,洪承疇又總督薊遼軍務。在松錦大戰中被俘。皇太極對洪承疇禮待有加,洪承疇最終降清。之後,洪承疇隨多爾袞入關,入內閣總理軍務,成為清統一全國的主要智囊。他在消滅南明唐王、魯王、桂王政權及鎮壓大順、大西農民軍餘部的過程中,立下了汗馬功勞。對於這樣的人物,乾隆的心理是比較矛盾的。他既指出了洪承疇的大節有虧,又肯定了洪承疇“實能忠於本朝”,並特別強調,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後人應該對洪給予諒解,“則於洪承疇等又何深譏焉”。此類降官也編入甲編。

3、明清兩朝均為高官,但兩朝皆系奸臣。例如馮銓。在明朝,馮銓是魏忠賢的死黨,到處招權納賄,聲名狼藉。降清以後,舊習不改。清初的金之俊,陳名夏均屬馮銓一類人。乾隆指出,清初為了儘快實現統一,對這些人“不得不加以錄用以靖人心”,但這些人“再仕之後,唯務高官厚祿,毫無建樹。”所以被編入乙編。

4、前後兩朝做官,又暗中詆譭清朝。所謂作了婊子還要立貞潔牌坊的人。典型的是錢謙益。錢謙益本為東林黨人,官至禮部侍郎。後擁立南京福王政權。多鐸進入南京後,錢謙益是迎降清軍的官位最高的。降清後,錢任禮部侍郎。錢在其所著《初學集》、《有學集》中,用文字攻擊清朝,以掩飾自己的穢行。乾隆對錢謙益的行為極為反感,曾評價錢是“有才無形之人”,指出錢如果為明朝死節,以筆墨諷喻清朝,尚有情可原。現在作為清朝的臣子,還把“狂吠之語刊入集中,其意不過欲藉此掩其失節之羞,尤為可鄙可恥。因此,錢謙益之流被點名編入乙編。

5、有些明朝官員,先投降了農民軍,後又投降了清朝,按乾隆的說法,就是不只做了一次貳臣。如龔鼎孳。龔鼎孳是崇禎進士,明朝的兵科給事中,李自成攻入北京後,龔投降後任直指使,負責巡視北城。清軍入關,又降清為太常少卿。乾隆指出龔鼎孳先降李自成,又降清朝的行為“為清流所不齒”,點名將龔鼎孳列入了乙編。

編入《貳臣傳》的人,在明末清初之際,很多是清朝花費很多功夫才爭取來的,如祖大壽等,他們怎麼也沒有想到,百年之後,他們會被列入《貳臣傳》中。

在努爾哈赤召集來的這些文館謀士中,為首的是鮑承先。

但是在後世名氣最大,且已經與韋總裁發生了某種交際的則是范文程。

范文程字憲鬥,號輝嶽,遼東瀋陽人。北宋名相范仲淹十七世孫。曾事清太祖、清太宗、清世祖、清聖祖四代帝王,是清初一代重臣,清朝開國時的規制大多出自其手,更被視為文臣之首。

范文程少好讀書,於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在瀋陽縣學考取了秀才,時年18歲。萬曆四十六年(1618年),後金八旗軍攻下撫順,范文程與兄範文寀主動求見努爾哈赤,成為清朝開國元勳之一。

清太宗時期,他深受倚賴,凡討伐明朝的策略、策反明朝官員、進攻朝鮮、撫定蒙古、國家制度的建設等等,他都參與決策。

康熙五年(1666年),范文程去世,終年70歲。康熙親撰祭文,賜葬於懷柔縣之紅螺山。康熙皇帝親筆書寫“元輔高風”四個字,作為對他的最高評價。

這是很高的評價了,說康熙是范文程的粉絲都不為過,盡顯范文程一生對滿清創立,並紮根華夏的巨大作用。

後世甚至還有人認為范文程能進入歷史上的歷朝歷代合起來的謀臣排行榜前十。

韋寶的‘第一桶金’就是槍殺了范文程老兄的大哥範文彩。范文程已經大概查到了原因。

但是韋寶也派人調查過范文程,還很好奇,建奴方面不會不知道是他做的才對,因為吳襄都已經確定是他搶了一大車的珍惜皮草嘛。范文程怎麼不來報仇?

後面韋寶才弄明白,不是范文程不想為兄長報仇,而是范文程此時在努爾哈赤手裡並沒有受到特別重用,只是一名文館小吏罷了,想報仇,可惜毫無力量。

努爾哈赤召集眾人來之後,先將渾塔與達爾岱讓人送來的資訊轉告眾人,然後詢問眾人的看法。

“明人的許多事情,我到現在也弄不明白,以毛文龍堂堂邊鎮總兵的權勢,怎麼會將遼南賣給一家商號?這個天地會,有誰之前聽說過嗎?這個天地會的韋寶,又是何許人?”努爾哈赤問道。

眾謀臣聞言,紛紛搖頭,都是頭一回聽說韋寶這麼個人名。

范文程很想說話,但是強行忍住了,弄不清楚大汗的想法,決定先看一看。而且,他在文館中職務卑微,也輪不到他說什麼。

“看來你們都不知道啊。”努爾哈赤接著道:“渾塔和達爾岱派人來說,現在遼南盡歸這個韋寶的天地會管轄。天地會是一家商號。我是看不明白這家商號的背景,不知道是不是又是明廷弄出來的什麼新花樣?不過,弄些多餘的漢人給遼南,從這家商號手裡弄來我們急需的糧食、布匹和箭枝,倒是正合我意。如果他們與遼東那些商賈,與關內的晉商之流一樣,只認錢財,專門做挖明廷牆角的事,對咱們倒未曾不是好事。像是咱們現在與遼東作戰,再想從遼東商賈手中弄到物資便難辦了。關內晉商要弄東西過來,大都也得透過遼東。眼下這條線等於斷了。而遼南就在復州旁邊,旱路十分通暢!若是這家天地會商號真的是有實力的商賈,打通了這條線,對我們是極為有利的。”

努爾哈赤說完,見眾人仍然不開腔,有些煩躁了,“你們倒是開腔啊?”

章節報錯(免登入)

上一頁 章節列表 下一章
隨機推薦: 皇朝:白粥榨菜管飽後,我竟黃袍加身了 清風可否解意 指南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