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詄於此,除了幷州明著的戰事外,看不見的“戰場”上,如面向許都朝廷,按照青衣衛的情報刺探,有利的將一些人手,於許都朝廷官吏變動中,安插到關鍵位置,為將來向曹操的內外之鬥,進一步打下基礎。而藉助伏氏,向司馬氏伸出橄欖枝,也只是劉釜於許都朝廷內部策應之一環而已。
以史為鑑,小到一個家族,大到一個王朝。
看似強盛的“外表”下,於很多時候,能打敗他們的,很多時候,並不是其中敵人,而是其自身內部。
劉釜比任何人都清楚,曹操乃超世奸雄,手下兵強將廣,謀臣文士眾多,貿然直面,勝負難料。但若藉助漢室大義,從內部瓦解,於之所督州郡,整體勢力壓迫下,覆滅曹營,覆滅江東,穩紮穩打,只是時間問題罷了,正如早先就確定的戰術。
曹營之變化,尤其劉釜同曹操於幷州交鋒,每有急報都會傳到江東孫策處。
自對內清洗後,孫策這段時間,即留於薊春,親自督導起了江夏水師訓練。
從協議簽署開始,江夏郡一分為二。
東部大部分割槽域,為江東所領,也算是代表劉釜的劉琦,主動退了一步。
但荊州的特殊地理位置下,以為雄主,且親手建立江東基業的孫策,自不會放棄對荊州的拿取。
江夏水師,則是重點中的重點,主要正是為了對抗黃祖黃射父子,在江夏本地重建的荊州水師。
這日間, 剛收到曹營內部不穩,如曹操手下大將婁圭受責、青州發生民眾叛亂的急報後,
官舍內,孫策召集了周瑜、嚴畯、步騭、陸遜、徐盛、顧雍、顧邵、淩統等將領官吏,依照前番所謀,討論起了荊州和豫州情形。
這裡面的大部分人,都屬於孫策安定江南之後,召集大用的江南士人,無不為本地豪傑。
不僅是數年前,同劉備、劉表戰事中,多發揮重要作用,在孫策於內治理中,各是全力輔佐。
其中,顧雍出身於揚州四大世家的吳郡顧氏,少年時,求學於名士蔡邕,弱冠即任合肥縣長,至今則是左司馬,同周瑜一道,為孫策參悟軍機要事。
嚴畯為彭城名士,學富五車,當下為從事中郎。
除過這些人外,於孫策所召之眾內,還有一個特殊的人,正是諸葛亮之弟,早年來江東遊歷的諸葛瑾。
諸葛瑾少於隆中求學,後又遊歷地方,年少有為,在一年前,得孫策所召,入將軍府為記室掾後,主事認真負責,日漸得孫策看重。
而以諸葛瑾才能,孫策也表現了極大的胸懷,沒有因之為諸葛亮之弟,心生猜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