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書令!”
劉協耳聞之,驚然站起,面露蒼白。
荀彧自入許都朝廷十餘年時間,多處要務。近兩年來,他本人於之,雖說心生不滿,但放眼滿朝文武,荀彧從明面上看去,還屬有所堅持者。
一向以來,荀彧常竭盡所能,處置朝事,得群臣贊之。現在忽然請辭,不知是否於曹操有言授意,劉協不滿歸不滿,但很難相信此間事實。
荀彧這個現在看去,尚能在他和曹操之間,處於中立的漢臣,若是辭官不仕,那帶來的一些列反應下,還有人敢反對曹操乎?
他這個天子,在朝廷之中,地位只會進一步危險。
須臾間,劉協想到了太多,在輕呼後,迅速攙扶起了前方躬身的荀彧。
眼見之花白頭髮,劉協心中一靜,眼前的荀彧今歲不過五十而已。這些年來,操勞內外諸事,便是如此憔悴,且看模樣,年齡何止五旬。
另一方面,劉協對荀彧請辭的原因,很有疑惑。
面前的荀彧,雖說操勞有些虛弱,但精神抖擻,絕非生重疾之模樣。
朝中一定是發生了大事,或讓荀彧本人,也難以改變?
劉協忽心生此中猜想,在將荀彧攙扶起身,語氣顯得有些急迫道:
“尚書令於國事處置,朕甚是放心!
這些年來,為諸事操勞眾多,國朝眾事,離不開尚書令也!”
劉協自明白事之重要,他出言所道,無論內外原因,可不正是直接拒絕荀彧的請辭。
荀彧則沒想到,這些時日,對他表現不滿的天子,會如此堅決表明態度。
在此問題上,劉協的堅持,並不會讓荀彧回心轉意。
這次辭掉尚書令的職位,除了有些心灰意冷,定以向朝臣,尤其曹操表明態度,阻止曹操封魏公外,另感覺到他同丞相曹操,因理念不同,依照曹操多疑性格,既然裂痕已生,他荀彧在尚書令任上,大半呆不久,遠不如迅速主動退下。
而今丞相曹操加強朝中集權,野心生之,旁人難以阻止。
但按照他於曹操的瞭解,在天下未定時,為安士人百姓,雖說野心彰顯,但還是要顧忌名聲,天子劉協於此時,自是安全。
將來,誰又能說得清呢?
當然,離開尚書令任上,也不代表他荀彧完全離開朝堂,在尚書令之外,他本人還兼任數職。只是以後,想要面見天子劉協,或參與軍國大事,機會渺茫。
回顧這十幾年前,為地方,為朝廷所做,荀彧本人無悔。
他之建言、決策,全為大漢天下而服務,並無任何私心,所行所為,當得是大公無私。
直到離開皇宮,荀彧也沒有告訴天子劉協,剛為丞相的曹操,有進位魏王之意。鄴城既然傳來訊息,要不了多久,那就會送入宮內。
時機成熟,且只需丞相曹操想,天子豈能改變其之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