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後來做的那些個救人什麼的事,是身為和平年代,對生命的尊重使然。
當然,林小寧前世心腸也不錯,只是沒那能力與機會做什麼大善事,喂喂流浪貓狗倒是幾年如一日。也只能喂喂貓狗了,前世的慈善機構與富翁乞丐啊,不提也罷。
這世她既然要做王妃了,那自然得有‘夫人公益’這等要事要做,這在前世一點也不稀奇,這世總得發揚光大一番,好壞也能散散貪官地主手中的錢財,取之於民,到底也得有一些用之於民吧。
林小寧忍不住取笑自己,這等矯情之事,自己也要做了。但又有什麼呢?再矯情,畢竟總有人是出於本心的。至少她是這樣,她是真正想改變一些事情。來這一世,不僅賺了錢,也留下些說法,才不算白來。
馬大總管媳婦身體健康、為人熱情、能說會道、處事圓滑、又不是陰險狡詐之輩,正是做慈善事業的好人選。有她負責具體統籌,馬大總管媳婦來負責細節執行,從桃村開始,建個慈善總機構的雛型!叫個什麼名呢,要好聽響亮的。
就叫三千吧,三千堂。
佛家有云,三千大千世界,三千有芸芸眾生之意。多好的名,看他還會不會嫌她不會取名。
三千堂,一人一滴水便能匯江海。林小寧心中樂著。
林小寧不知道她這個決定,改變了名朝眾多閒在深院只以爭寵為已任的夫人的命運,三千堂將會成為名朝著名的夫人善堂。
馬大總管的夫人趙氏,這個膀闊腰圓的識不得幾個大字的鄉下婦人。將會走遍名大江南北。覽遍各地風光。在上流夫人圈中大展身手、如魚得水,收穫了無數肯定與榮耀。連周太妃、胡夫人、太傅夫人都讚歎她的煽動之力與執行之力。
關於三千堂,後來名朝的百姓們是這樣描述的。
三千堂是個民間善堂,不同於朝堂撥款的養濟堂。那種官辦養濟堂因受到了層層剋扣,本就寥寥無幾,環境還差得令人咋舌。
三千堂不知是誰創辦,只知道是由醫仙、醫聖,還有當朝大儒之女胡夫人、太傅夫人及安通夫人等人在京城號召起來了。然後得到太妃、皇后、貴妃等人的支援。慢慢越辦越大。參與的人員越來越多。
三千堂非官辦,並且只要夫人不要官!此等夫人公益實乃創舉!女子本就心善啊!
各地眨眼間就建設了三千養濟堂、三千學堂、三千醫堂等分堂,針對災、孤、幼、寡等人群進行養濟救助。所有分堂都屬於三千總堂之下。由各地官夫人、富夫人、貴夫人們義務監管。
三千堂資金雄厚,資金來源全是名朝各地那些個面慈心善的夫人們拋頭露面操辦三千善會求來的善款,還有製作綁著粉紅絲綢結的三千善款箱放置在陪嫁鋪子的櫃面上,往來好心客人們可扔些零碎錢進去。
如此這般一點一滴彙集而來。
各地捐款箱鑰匙,及募來的善款由三千堂指派的幾位監管之人共同掌握,監管之人一年一輪換,並立帳冊。捐款百兩以上者有權檢視帳冊。每年開春各地還會貼出公告,列舉當地一年來。所收善款多少,用至何處多少。交於總堂多少,結餘多少。
帳目清楚透明完全不是空話與瞎話!
每逢哪地有災,三千總堂就義不容辭撥下一半災款,另一半則由各地無數的夫人們臨時募集,真不知道大江南北的夫人們怎麼會那麼快速知曉災情的。真是一呼天下應啊。
那時,粉紅色勸捐的絲綢標語漫天都是。那些面慈心善尊貴的夫人們在坊市擺著募銀箱,對每一位往箱裡扔銀子或銅板的人微微笑著,溫柔輕語:好心必有好報。
無數夫人為三千堂傾注了汗水與熱情,善心與關懷,無數夫人擠破腦袋都想入這個圈子,盡一份綿薄之力。這是多好的公眾形像啊,為夫家爭了光,又為自己得了譽。
三千堂的問世,預示了名朝後來的鼎盛繁榮!
對於三千堂的設想,林小寧對寧王大致提了提,然後很是得瑟的問:“這個名字怎麼樣?”一臉討誇獎的表情。
寧王驚訝的微張著嘴,林小寧又有了痠軟的感覺,渾身不自在,沒好氣道:“說話呢你。”
寧王問:“你怎麼想的?”
他是想問,你怎麼想出這樣的點子來的?為官者,哪個不求讚譽啊,最易得美譽之事就是行善,但官者親自勸捐總有說不出的矯情,有沽名釣譽或強制之嫌,反倒惹來怨言。
可夫人行善帶頭捐銀並勸捐,名正言順不矯情,倒是絕妙。當朝盛行夫人外交,夫人的力量不可小覷!
這是一個巨大的交際圈,哪怕只是每人少少的捐款,再加少少勸捐之款,也能積累成一個大的善款庫,可以緩解部分災民、乞丐、孤童寡老們,還能給當朝的養濟堂一個響亮耳光。
林小寧撅了撅嘴:“怎麼想的,不是你說的,為你媳婦身份打下口碑嗎?便想做這個夫人公益了。”
寧王溫柔看著她,只嘆那晚的月亮沒摘下來,沒能送到丫頭面前。他的丫頭說話如此直白不知羞,真叫他疼不過來。
但是,夫人公益?公益是什麼?
“公益就是有關天下公眾的福祉和利益,簡稱公益,就是慈善。”林小寧笑著解釋。
“丫頭,你可知道夫人外交?”寧王問道。
“算是知道一些。”
“夫人公益與此有異曲同工之處,丫頭你要辦成此事,有幾個人你非得拉進來不可。”
“哪幾個人?”
“首選周太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