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家就這樣在林家暫時安置下來。第二天王剛到清水縣接來繪圖師傅,在幾棟宅子不遠處,劃了一塊十二畝大小的地給魏家建宅,魏老爺與繪圖師傅合計來合計去,總算是把圖紙給定下來了。
林家因為魏家的入住,人口眾多,不過魏家又去買了幾個下人使用,倒也輕鬆。沈公子卻還是不嫌多自己一人,愣是沒有回京的意思。
林小寧對沈公子極不感冒,暗道,這胡老頭是怎麼想的,這種只知道玩耍的紈絝子弟,竟然也想著說給她,除了頂著一個禮部尚書之子的稱號,也不知道成天忙些什麼,廢人一個,哪一點能配得上她。
好在這親事胡大人只是在信中與她說了,家裡人並不知道,不然,又是個亂點鴛鴦譜。看那沈公子,對自己也是極為不屑,太好了,省得像牛皮糖似的,甩都甩不掉。
林小寧可沒那功夫像這個禮部尚書家的少公子這樣閒,魏家的事一安置好,就開始著手三百傷兵的安排了。
這三百傷兵,因為這陣子的輕閒與休養,加上孫氏孃親食堂的伙食滋味好,又頓頓有肉有湯,吃得那是膘肥體壯,個個都長好了,傷口因為空間水煮的棉紗布重包紮過,又敷了空間草藥,還喝了幾天溫補的湯藥,全部都好了。
這時再看三百二十六人,再不像之前那樣令人心酸同情,傷勢痊癒,一些手腳殘缺的,雖然行為稍有不便,但也與常人沒太多差別。他們的生活習慣給桃村的村民們帶來了新的氣象,他們走的的姿態,說話的方式,全都體現著與莊戶人家不同的地方,極有兵營的威風。倒是引吸了不少村民的視線。
張年是胸口重創,傷到了肺部,本以為治好後,也是個藥罐子,做不了重活,可傷好後竟然與常人無異。這麼神奇的結果,讓他非常吃驚。
林小寧上回與他在屋裡聊了那一個多時辰,正是聊著關於傷兵們的特長一事。張年當時並無覺得不妥,想著這幫人,無家無靠,如今到了桃村這兒,必須要掙一些錢才行。可現在一看,覺得真是不妥了,為何,因為他們的傷全好了,好得與正常人一樣了。雖然他年近三十,兵營的生活過了十年,想找個地方好好過下半輩子,若是能娶個寡婦成家那就更好不過了。可其它年輕的兵可不這麼想,大部分四肢沒有殘缺的兵傷勢一好,就開始成天想回軍營,儘管孫氏孃親好滋味的食堂菜讓他們極為不捨。
張年便找到沈公子,把這些情況說了。這些兵,都是功夫不錯,有戰場的經驗,又有繼續為朝廷效力的想法,加上傷勢已愈,四肢健全,何不讓他們再回兵營呢,他們可比新徵兵強太多了。
沈公子原本是想看看林家二丫頭,那個老是穿舊布衣的邋遢丫頭怎麼來安排這些傷兵。又聽蘇大人說,那丫頭不要1000兩銀子,只要青山頭一座,便知道這丫頭不是省油的燈。可看這個丫頭這陣子,把傷兵們養得好好的,壯壯的,傷也治好了。心下稱奇,這些兵的傷不是四肢殘缺就是傷著內腑的重創,治好了也是要靠藥長期養著,這些大麻煩,丟給林家這種清白百姓,他真覺得胡大人安排有些過份。
張年找他一談,他突然明白鬍大人有多重考慮啊,胡大人英明,胡大人到底是天才,這個稱號不是白得的!胡大人這個三品官,那是實實在在的做得出彩!如果將來所有的傷兵們,只要四肢完好,給放桃村一調養,就全好了,這就是源源不斷的兵力啊!說話這個邋遢的丫頭到底是用了什麼藥,這麼神?嗯,當然這丫頭也不算邋遢,只是老是布衣舊衣,灰撲撲的,眼睛就覺得邋遢,又不是沒銀子買些好衣。
沈公子對張年道:“這是好事,說明我朝男子個個好漢,忠肝義膽哪!你把想要回兵營人的統計好,做好安排與準備,我不日就回京,帶著他們一起回去。”
想要回軍營的人有一百一十二個,林小寧為他們一一號脈,檢視身體是否有其它隱疾。確定無恙後,用空間水加了一些人參須在裡面,煮水給他們喝,連喝三天,每次也請沈公子來喝一碗,說是強身健體水。
沈公子暗地裡對林小寧的神奇醫術是服了的,那樣重創的傷兵都給治好了,還有什麼比這個更奇。讓他喝什麼就喝什麼,能強身健體誰不樂意啊。三天三碗水下去,竟然精神又好許多。在桃村呆的這陣子,身體是越來越好了,回去後,一定羨煞好友們。
---
沈公子終於要回京了,林家棟送了一把親手做的小軟弓給他,配了一些漂亮的箭;鄭老是雷打不動的一對瓷瓶,林小寧就不明白,這個朝代的人怎麼那麼喜歡瓶子,皇家喜歡,官家喜歡,富人喜歡,瓶子這玩意,又不能當飯吃,又沒有使用價值,就擺那兒好看,或可放放書畫卷,哪就那麼招人喜歡啊。但沈公子高興得對鄭老連連施大禮,把鄭老自豪得不行。
蘇大人那兒僱了十輛馬車來接沈公子及一百多號兵,同時告訴林小寧,她想要山頭一事已報去朝堂,這幾日就應該有回信了,請她耐心候著。
蘇大人說話時帶著笑顏,面色極為舒服溫暖。把沈公子看得愣住了,又看看林小寧,笑著上了馬車。(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