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飛有些疑惑,心裡隱隱猜到了什麼。
「讓咱們給盤下來了,原先那家走了以後,這裡的房主就找了你嬸子,估計是看咱們德芸社的生意好,就問問咱們有沒有興趣給租下來,我和你嬸子看著租金挺便宜的就給拿下了。」
這邊的面積不大,演出的時候,也只能容納不到一百人,租金確實不會太貴。
「您租下來是打算……也想著說評書?」
「沒錯。」
郭德強笑呵呵的,又添置了產業,看上去心情不錯。
「咱們德芸社能說單口的人不少,可平時演
出,安排說單口的機會卻不多,我就想著把這裡租下來,不為了賺錢,就為了能讓大傢伙有個使活的地方。」
郭德強這話說的倒是不假,就這麼一個小園子,全都坐滿了也不到一百人,一張票賣50塊錢,一個月下來也就夠房租,還有演員的份兒錢。
就算是做起來,其實也沒多大意思。
不過,郭德強要開這個書館,也確實不為了賺錢,相聲如今算是漸漸火了起來,可郭德強的心思也越來越大了,他不光想復興相聲,還想要復興傳統曲藝。
評書。
郭德強當年最早開蒙學的就是評書,這些年心裡也一直放不下。
「師叔,您可得想好了,現在整個京城,能幹的下去的書館也就是康齡軒和宣南,康齡軒的生意勉強維持,宣南書館還是指著連麗如先生坐鎮,您要做書館的話,我得問問您,您是打算做長,還是打算做短,只為了給後臺能說書的演員,找個說書的地方。」
郭德強要開書館,肯定不是一拍腦袋就定下來的,這裡面說不得有老先生們攛掇。
如今德芸社主打的是相聲,而且,已經過了最開始艱難的時候,漸漸火了起來,郭德強肯定要開始捧自己的徒弟。
這也就導致了,後臺的一些老先生平時登臺的機會都不多,更別說上臺說單口了。
算起來,現如今德芸社能說單口的演員不少,比如邢文韶先生,人家可是單口大王劉寶瑞的徒弟,還有李文峰先生也會好幾段長篇大套的書。
這些老先生不願意把能耐手藝給丟了,但是在德芸社又沒有演出的機會,恰好天橋劇場對面的園子,原先的班社幹不下去走了,老先生們肯定要動心。
他們同樣不是為了賺錢,只是想要能有機會再把會的東西展示給觀眾。
所以,蕭飛才問郭德強,是打算幹長,還是打算幹短。
要是想幹短的話,那沒關係,幾位老先生雖然年紀大了,但是支應了兩三年肯定不成問題。
可如果想要幹長的話,就得考慮培養後備力量的問題了。
郭德強這一輩當中,他本身就是學評書的出身,當年第一次來京城闖蕩的時候,還曾給山東電視臺錄過一百回的《水滸傳》,這些年評書的底子也沒落下。
高鋒也能說,之前曾和蕭飛聊過,像《三俠五義》、《小八義》、《童林傳》這些書都會說,還曾在廣德樓說過幾回《三俠五義》,也挺受觀眾歡迎。
再有就是徐德諒,只不過他會的不多,也就是一段《濟公傳》,其他的就不成了。
年輕一輩就更別說了,除了蕭飛之外,其他人能登臺的不是沒有,但基本上會的全都是一些小活,說個三五回,最多也就是曹芸偉會個十二回短篇的《君臣鬥》。
書館開業,老先生們能盯個兩三年,可要是後面的人跟不上,這個書館開起來也沒什麼意思。
但凡書館,甭管是康齡軒,還是宣南書場,做的都是熟客生意,大傢伙喜歡,願意捧,天天來園子裡坐坐,聽的是個長。
可要是說個兩三年,等老先生們演不動了,隨後把書館一關,到時候,容易得罪觀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