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一番商議。
幾天後,林淵與於宏洋簽定了新遊戲公司的投資協議。
新遊戲公司前期籌資一千萬元,於宏洋與田一寧一共掏了三百萬,林淵最終投資七百萬,佔股56%。
雙方也同樣簽了階梯式股權激勵方案,分三個業績考核階段,每達成一個階段, 林淵則會把不同額度的股權作為獎勵給於宏洋。
如果能順利達成三個階段,於宏洋的股權將會超過林淵,成為第一大股東,而林淵也會失去控股權。
當然,一旦經營不善,林淵則會有主動權處理掉公司。
雙方對此都沒有異議。
類似的股權激勵方案,林淵也與張亞焱、方傑的公司簽了一份。
目的都是一樣, 投資他們,不是單純為了控股,而是激勵創業團隊把公司真正做起來,把蛋糕做大。
哪怕現在歪歪被合併了,但他這個早期投資人,依舊是賺的。
不僅持有哆玩百分之十以上的股權,還有董事席位,只要哆玩上市,他絕對就是大賺。
以後這些公司,只要發展順利,他都能跟後面混點不錯的回報。
於是,他準備給秦臻的遊戲公司也用了這套方案。
一直以來,眾人對於林淵是非常認可和信賴的,哪怕林淵只是口頭允諾,他們肯定也是相信的。
而如今有了紙質的協議,讓眾人更加信服了。
為了節省運作成本,秦臻和於宏洋, 張亞焱等人提議一起合租個大的辦公場地,前期大家資源共用。
林淵考慮了一下,讓秦臻和於宏的兩家遊戲公司, 張亞焱的遊戲論壇,以及王洪的炒股辦公室,一共四家同時租在一起辦公,共用一套法務和財務系統,以及調查組。
這樣一來,大家前期的經營成本會降低不少,同時還能得到很好的專業化服務。
哆玩有自己的法務部,楊朝威的崗位有些重疊,於是哆玩與他談完後,直接兌現了楊朝威的股權。
然後他選擇加入林淵投資的幾家新公司。
共用的法務部依舊讓楊朝威來負責,財務部則由柳廣珍和徐立明共同負責,算是相互監督。
張耀南的調查組直接獨立出來,成立單獨的部門。
三個部門實行多重彙報制度,費用按比例分擔,大家對此也無異議。
這樣合作的模式,也符合當下的發展需求。
年前的時間不多,於宏洋跟哆玩商量好後,提前離職。
為了配合他完成收購三國殺團隊,經過林淵協調,張耀南, 柳廣珍,楊朝威三人組成了一個前期支援小組,全力配合於宏洋。
於宏洋從三國殺桌遊卡牌的線上網店,獲得了創辦人的聯絡方式。
表達了收購意向意向後,對方也願意面談。
於是他帶著支援小組,直接飛往帝都,想在年前把這事定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