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陽樂馨這手操作,劉思雨跟封小剛在意料之中,畢竟印力不足的話,五千萬冊一年倒是能印完,但是如果能儘快印完交付,後續還能繼續再印再賣!商人,誰會嫌商品賣得快?
只有不停的賣,才能真的賺得盆滿缽滿!
而長公主陽樂馨在前期拿下總代理權的時候,因為自己的書社沒有足夠的銀子,還找自己的皇帝哥哥鬧騰許久才磨來支援,親兄妹明算賬的,從東吳皇帝那裡借來的銀子是要還的,行銷權一拍出,幾天之內所有銀子銀票都躺在了陽樂馨開設的杭州社群沙洲分社的後院,大大方方的還給東吳皇帝哥哥60億,又多給了10億當做利息,只是這10億不是還到東吳國庫,是直接送進了東吳皇宮!
經此一事,這個來自東吳的長公主對“十三公主”拜服的幾乎五體投地,在派人回朝送那10億入宮的時候還特地給她皇帝哥哥要了一些寶貝,東吳皇宮的寶貝可多了,直言只要皇帝願意給,她拿銀子換都可以!總之,這個長公主就是要抓緊劉思雨這棵發財樹,這幾天的相處,她看出來,很多事,劉思雨說了,封小剛就一定會聽從!
這個來自東吳的長公主陽樂馨,對於自己書社的未來,信心滿滿,有“十三公主”跟封小剛,何愁不能賺得盆滿缽滿?
鑑於杭州書社能做到如此地步,大漢皇朝也不能一點表示都沒有啊,書商都想快速變現是吧?皇家出版社印力不足,那可以招個標,委託民間工坊印書啊,成本還能降低不少!
還是劉思雨跟封小剛的聯名奏章,在沙洲尋找四五家拓印工坊,自己做承印報價,以皇家出版社的拓印標準,價低者中!
大漢皇朝的民間拓印工坊平時生意極差,頂多就是接一些衙門的宣傳單子什麼的,這一下來了幾千萬冊起底的拓印大單,一個個熱火朝天的開始根據皇家出版社的樣書,仔細做出報價。
人多力量大,當市場壟斷被打破的時候,皇家出版社的皇家工坊與民間工坊的成本差距就體現得淋漓盡致。
一個套冊,同樣的製作工藝,同樣的材質,在民間工坊的拓印報價最高不到2兩銀子,最低才1兩整,而且人家這個1兩整的,直接帶著自己拓印的成品前來投標。
報價之前,這個名為新花工坊的東家吳昕先自行請罪——九州大陸,在任何一個國家,沒有得到原作者授權,私自拓印,是要被砍頭的!
鑑於他也只是印了一本,而且還是出於要證明1兩銀子就能拓印出達到皇家出版社工坊水平的套冊,還不算是明知故犯!劉思雨代表皇室代表朝廷,當然也能代表封小剛,免了他的罪!
這個新花拓印工坊,是沙洲城相對規模較大的拓印工坊,民間的名聲也不錯,在綜合了幾家的報價並實地走訪了幾個拓印工坊之後,劉思雨跟封小剛定下了就是這個吳昕的新花工坊來承接放出的二千萬冊的量,單價每套冊1.2兩。
提高單價是有原因的,實地走訪時,無論是工坊的工人,還是工坊附近的居民,對於吳昕這個工坊東家,都是一律誇好,十三透過皇帝調閱了戶部的稅款記錄跟工坊的賬目做了一個簡單對比,這是一個良心東家!對工人大方,對國家大方,對鄰居大方,唯獨不大方的就是對自己!據說常年累月就三套衣服!關鍵是,夫妻二人始終未育,收養了不知道從何而來的十幾個孤兒孤女,還直接請了一個先生在家教這些十四五歲的孩童讀書寫字!
前世劉思雨和封小剛兩人都出自孤兒院,自然對比很是感動,將差事交給吳昕的同時,劉思雨提了一個建議:“吳東家,不如將你這新花拓印改個名?就改為新華印刷?本公主知道你這工坊名稱的來由,既然第一個取了諧音,不如第二個也取諧音,看起來更合適!”都是明白人,皇家公主賜名,這可是千載難逢的好事,而且眼前的公主說得也對,新花就是他跟自己夫人的名各取其一!很爽快的答應下來,準備安排工人重新做招牌,可劉思雨告訴他,招牌的事不用他考慮,他要考慮的就是趕緊安排拓印!
第三天,來自工部的工匠,在宣旨太監的帶領下,抬著一塊牌匾,出現在吳昕的工坊門口。
大漢皇帝御筆親題“新華印刷”四個大字的牌匾,工部眾工匠合力掛在工坊大門上。
宣旨太監來做什麼?
“朕聞,原新花拓印工坊東家家主吳昕,上對朝廷足額納稅,下對工匠足額髮薪,夫妻二人悲天憫人,收棄孤並用心教養,是為我大漢楷模,朕心甚慰!”
“新花拓印工坊,即日起改名新華印刷,享稅賦減半之惠五年。”
“加封新華印刷工坊東家家主吳昕工部典吏,享工部侍郎工薪。”
“特加封新華印刷工坊東家吳昕之婦周氏為我大漢皇朝一品夫人,賜居皇家東城別院!望周氏戒驕戒躁,為我大漢繼續培養良才!”
這個皇家東城別院,很多人都知道,位於東城,離新華印刷工坊也不遠,佔地不是太大,皇室基本不會有人去住,常年都只是工部會派人保養維護。
街坊鄰居眾說紛紜,但有一點是肯定的,吳家從此進入皇帝的視線!
工部典吏有很多,但大漢皇朝一品夫人,之前只有一個——封家主母!
現在多了一個,還被皇帝直接賜下皇家東城別院這個宅子。怎麼來的?收養了十四五個孤兒,而且視如己出,很用心的請了先生進行教育。
這些都是街坊鄰居知曉的,那幾個孩子確實被教育得不錯,無論男女都知書達禮,為人親善。
可街坊鄰居不知道的是皇帝如何得知?只不過這些都不重要,目前重要的是,宣旨太監還得帶著吳昕一家人,去別院,因為皇帝賜下的不只是宅子一個,還有眾多金銀財寶,衣服首飾之類的,總不能像以前那樣,就放到工坊後院?
直到宣旨太監帶領宮裡的丫鬟侍衛拿著為數不多的紅包離開,吳昕還處於懵逼的狀態,新當朝一品夫人更懵,要不是目前仍身在“吳宅——皇家一品夫人院”這個牌匾下方,又看到皇帝賜下的十二個宮中丫鬟和嬤嬤仍在一旁伺候,夫妻倆還真不敢相信。
按例,欽封一品夫人,需要入宮面聖,還好,宮裡賜的嬤嬤懂得這些規矩,而且宣旨太監剛離開不久,劉思雨和封小剛雙雙趕到,帶著封府當年參與封母晉封一品夫人時的那幾個老嬤嬤一起來的,劉思雨還帶了禮部的人一起,總之,各種禮儀,各種流程,均有對應的人在一旁幫忙處理。
而封小剛則跟吳昕坐在院裡的亭子下面閒話家常,期間吳昕養育的孤兒孤女也在先生帶領下前來請安問候,聽聞先生說正在給這些孤兒孤女講解《將軍詩集》,禁不住考教一番,先生教得很好,學生也學得很好。
當劉思雨跟封小剛出現的時候,吳昕夫婦倆實際上已經明白過來,皇帝給的封賞,就是拜他倆特別是“十三公主”所賜!吳昕能做的,就是把詩集套冊趕緊印好交付。
一品夫人上朝謝恩這事,不需要吳昕陪同,謝恩完了,還要坐著皇帝安排的儀仗和一品夫人專屬大轎,西城走一圈,東城走一圈,威風至極。
而封小剛和劉思雨則在吳昕的懇求下留在宅子裡,等新一品夫人回來開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