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劉義真回建康的第二天,中書省的官員突然忙碌起來。
這一不同尋常的舉動立即引起一些人的注意。
中書省,秉承君意,掌管機要,釋出詔書。
劉義真一開始就從中書省下手,確實打了很多人一個措手不及。
好在中書省也是透漏出小道訊息,這是劉義真要對於北伐出征的將領士卒進行論功行賞。
這就意味著劉義真在“先禮後兵”和“先下手為強”中選擇了前者。
即便這個“禮”有點硬。
現在劉義真最大的優勢就是他手中的兵權, 可是兵權這種東西,就是殺手鐧。
只能用來震懾。如果要用,那就代表著已經到了掀桌子的時候。
先加封北伐將士,無疑可以使劉義真對軍隊的影響力更深,同時也更容易拉攏軍功貴族勢力。
如此,壓力便到了世家這邊。
劉裕以行伍起家,軍隊從來都被劉裕視為禁忌, 壓根不許世家插手。所以劉義真才能在一上位就先將這塊基本盤握在手中。
其中的陳郡謝氏想必體會更深。
明明北府軍都是謝氏創立的, 現在這支部隊卻都潛移默化的姓了劉。
現在南方世家塢堡、莊園內的那些私兵,根本不可能對規模龐大、訓練精良的中央軍產生威脅。漢末三國時期江東的那種“私兵部曲”已經成為歷史。
一封草擬的名單也在劉義真的授意下“無意”間洩露出去。
上面都是重號將軍的封賞,只是這人選,看得一眾世家心驚肉跳——
左將軍朱齡石,不升不降,加封縣公。
右將軍檀道濟,雖無赫赫之功,但朝野皆知其威名。
前將軍王仲德,資歷老,還鎮守晉陽,老當益壯。
後將軍王鎮惡,大家也都捏著鼻子認了。
但之後……
護軍將軍,範道基?這是哪位?
裴方明……這又是哪位?
劉義真這是要把皇宮養的狗都要提拔成軍犬, 混上一份軍功不成?
在這份草擬的名單上, 幾乎全都是劉義真的親信,就連沒參與北伐的王買德和高允都撈到了軍功, 理由是獻策破敵?
皇帝這是把百官都當傻子糊弄呢?
這分明就是藉著北伐的軍功把自己人往上提拔!
這事劉裕也幹過。
但至少劉裕還講個麵皮,要封賞一個人肯定會將那人帶著一起行軍。實在來不及也會讓對方兼任個軍職,做點面子工程。
劉義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