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怪很多時候一起打天下的時候,能夠做到生死相交的兄弟,最終會在享受勝利果實的時候上演刀兵相見的一幕。
實在是利益這種東西,不是單單靠感情和關係來維持得住的。
比如張sir哪怕已經擺明了一顆紅心,但是在楊
建華等人看來,他所掌握的權利和能量太大,所以必須要有防備。
但是這種防備卻又容易傷害雙方的感情。
張sir這一次剛好就藉助著楊建華的這次詢問,直接把話題算是半挑明瞭。
「確實是和我沒關係,只是我個人好奇心而已,我們還是說一下,接下來該怎麼做吧。」
楊建華感受到張品的態度,心中也有些暗暗後悔。
這些年隨著張sir不斷在內地投資,不僅僅是他自己的資金支援。
在張sir身邊,還有很多港資以及小日子和東南亞的商人組成的利益圈。
這些利益圈受到張sir的影響,也同樣選擇了把資金投入到了內地。
這些資金當然也在內地賺得盆滿缽滿,可是也不可否認的是,正是因為這些資本的進入,才讓內地的發展變得越來越好。
畢竟內地在選擇開放之前,也不過是有著一些原材料和廉價的勞動力而已。
但是這兩樣東西,對於資本也好,其實都不是不可或缺的。
而內地對於資本的需求卻是必需品,所以雙方本身就是不平等的。
內地早在選擇放開的時候,就已經做好了用資源和市場來換取資本以及技術。
自然也已經做好了接受壓迫和剝削的想法。
本來歐美以及小日子的企業在進入的時候,把一些落後的機器以及產品,高價傾銷到內地,可以說是肆無忌憚。
但是隨著張sir往內地投入上百億的資金,這些資金雖然對於龐大的外資來說佔據的比重並不多。
再加上他還帶動了數百上千億的資金一起進入。
因為這些資金的存在,本來可以做到幾十倍上百倍利潤的歐美資本和小本子們,自然就遇到了競爭者。
港資和東南亞的資本要論實力以及技術的話,當然不可能比得上歐美以及小本子等人。
但是他們來內地是賺錢的,高階技術之類的當然也不可能選擇對內地開放。
他們給內地的絕大多數技術,其實都是自己淘汰的。
而這些淘汰的技術,對於內地來說也是好東西。
本來如果沒有張sir帶動的這批資本的話,歐美的資本直接是把淘汰的技術賣出了天價的。
可是因為張sir帶動的這批資本存在,港島好歹也是鬼佬英所屬。
鬼佬英在二戰之前,可是世界霸主,而且他們也同樣是歐權的一員,哪怕因為阿美利卡的崛起,他們已經落後了。
但是他們落後的技術,自然也不會比阿美利卡淘汰的技術差。
於是事情自然就有了轉圜的餘地。
其他本來是想要剝削內地的資本,在發現有競爭對手後,他們壓榨起來當然也就沒那麼狠了。
這批資本可以說是起到了鯰魚效應,幫助內地減少了非常多的利潤剝削,而且也有了一定的話語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