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與風清揚相處的時候,李忘塵也沒忘了修行。
他住在山中。
既遠離了思過崖的風清揚、令狐沖,也遠離了玉女峰的甯中則、嶽靈珊。
李忘塵深居山野,結草廬,扎木籬,種花樹,鋪碎石,布成了一片小而巧精,巧而細緻,細而夢幻,夢而深幽的庭院。
而他就在這庭院裡嚼鐵,習劍,鑄兵,練功。
甚至還狩獵野獸。
先從兔子開始,後來是山雞,再後來是野豬、豺狼、花豹乃至於猛虎。
在庭院之中的空地上,安置了一口大鍋,下面有及其旺盛的火焰熾烤,按時添柴,經久不息。李忘塵每次獵殺一頭野獸,就將其放血在大鍋之中熬煮,其中的比例、分量、種類,都要絲毫不差。
咕嚕咕嚕,咕嚕咕嚕。
只是三天,血紅色的液體就被煮得冒起了泡沫,那泡沫也是血紅色的,腥臭味佈滿了整間庭院,中人慾嘔。而等到時日久了,那液體就會變得粘稠、濃糊,好像是一大盆被煮爛了的糖水,最終形成了糖漿。
之後則需要加入各種藥材,其中有靈芝,雪蓮,人參,冬蟲,夏草……若非有華山派作為支撐,李忘塵是絕無福氣享用如此多又如此貴重的補品的。
於是再過四天,在第七天的時候,大鍋裡面的腥臭味就消失了,粘稠的質感也頓去,變成了一種黝黑之中帶著一絲清澈的液體。
像是墨汁一樣。
李忘塵就用一杆藥杵沾取這些液體,赤身裸體,然後在自己的肩、胸、腰、臂、肘等等部位,進行塗抹。
他塗抹的每個位置,都是一處竅穴。
世人皆以為只有內家氣功才需要運轉竅穴,殊不知有些外家橫練的武功,之所以能夠展現出通天徹地的神能,正在於皮、骨、肉、筋之後的“竅”。
——天誅地滅·化龍無相功,正是一門透過鍛鍊竅穴,來挖掘身體潛能的奇妙外功。
塗抹渾身上下三百六十五處竅穴之後,李忘塵隻身著短褲,便離了房舍,去往荒郊野外,他順著一處瀑布自山腰游到山腳半個時辰,又揹著重物從山腳往山峰一個時辰,再從山峰尋找一處百尺高的懸崖一躍而下,重重撞擊在了地面。
這當然不能不受傷,但就是要受傷,才能激發那“墨汁”裡的藥力,而只有激發了其中的藥力,才能夠進一步帶動其中所蘊藏著的野獸氣血。
等到這一番磨礪,揮汗如雨,四肢痠疼,墨汁反而能融入了李忘塵的體內,在渾身上下,留下三百六十五處緋紅色的印記。
如果細看,就會發現這印記在他周身上下,若一一連線,竟能拼湊出了一張青面獠牙、猙獰恐怖的面孔。常人若一眼看去,立即頭暈眼花,被肌肉的蠕動、骨骼的起伏、毛孔的開合而吸引,能見惡鬼獰笑,能聞受刑慘呼。
這就是化龍無相功的第一階段“十八層地獄黃泉路”,乃是進行十八天生死之間極為嚴苛的鍛鍊,給予體魄龐大的精氣。
接下來還有“一百零八病去如抽絲”“二十四節春去秋來歲”“四大部洲須彌山上坐”。
分別是“生老病死”四個階段反了過來,成了“死病老生”。
死字訣需要十八天,病字訣需要一百零八日,老字訣需要二十四個月,生字訣則需要四年之多的時間。
雖然總共加起來的時間,也不到五年,相比起諸如龍象般若功而言的武功,要友好得多。但在這五年內,李忘塵所要經歷的折磨絕對不少,而且最終的成就也相對有限,僅止步於精力一項初入先天的“金剛不壞”而已。
畢竟這門武功也不過是白銀級而已。
同時,他也日常和令狐沖比劍互鬥,除去對獨孤九劍的領悟更加精深之外,也努力破劍、毀劍、折劍,再食金嚼鐵,以五臟六腑磨礪金鐵之氣,以助“斬鐵草”的成長。
除了如是逐步修行天誅地滅·化龍無相功、天成地授·嚼鐵鑄兵術之外,李忘塵也開始審視其他幾門武功。
隨著穿越迄今,一路危情險境殺了過來,尤其是在面對任我行的時候頓悟了玄武定兩重心法為止,李忘塵已經發現自己的一個極大問題:那就是他所學太多、所有太雜,多而無章,雜而不精。
大量的功夫、技能,都只停留在最初的階段,並未真正深入挖掘,缺乏沉澱。
這番感悟,其實全賴與任我行的那一戰。
雖然最後勝利,但回顧全域性,委實是太過兇險也太過幸運了,一有燕南天賜下的武道神兵,二有任我行走火入魔的內傷,三有李忘塵靠著江湖令系統數度激增戰力……如此種種因素結合,才能造就出這奇蹟般的一戰。
但這樣的戰鬥能重複幾次?
答案不言自明。
所以李忘塵更需要今日的沉澱。
就這樣,在很長一段時間,他白天去思過崖學習獨孤九劍,與令狐沖比劍互鬥,取了金鐵碎片,入夜了便獵殺野獸、熬煮“墨汁”、打熬體魄、嚼鐵消化、鑄造魔劍……幾乎每天都過得充實無比,沒有半點休息的時候。
而效果也是驚人的。
這段時日的收穫,大抵可分為四個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