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先生好。“林筠萱也站了起來,欠身施禮後,微微低著頭。
前幾天他們跟里正瞭解過,鎮上的東林書院裡有兩位先生,一位姓秦,身材清瘦,今年三十四歲,十年前考中秀才,已經在石門鎮教了六年書。
另外一位姓李,身材高胖,今年三十歲,五年前考中了秀才,在書院裡才教了兩年書,前些日子又上京赴考去了。
因此,他們便知道眼前來人就是東林書院裡的秦先生無疑了。
”兩位到來,不知所為何事?“秦先生文質彬彬的說道。
”秦先生,我們二人冒昧上門,是想問下貴書院能否招收我兒子入學,我兒子今年8歲,已過了啟蒙年齡。“趙大林低頭拱手行禮,恭敬的說道。
這些話都是剛剛在等待的時候林筠萱教他說的。
即使林筠萱再能幹,在外人眼裡看來,她只是一個十二三歲的女孩,有大人在的情況下,輪不到她出面說話。所以林筠萱便提前把要說的話教給了趙大林。
之前里正跟他們說過,書院一般都是從啟蒙年齡開始招收學生的,五六歲入學最好,過了那個年齡要上學就要看先生願不願意額外招收了。趙安今年已經八歲,早過了啟蒙年齡,所以他們便抽空先過來問一下。
與此同時,林筠萱也有意考察一下書院的環境和學習氛圍,還有先生的師德和人品。畢竟這是趙安將要長時間居住和學習的地方。
須知道,自古至今,老師對學生的影響很多都是終生的,好的老師對學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林筠萱尤其看重老師的師德和人品。
秦先生看趙大林是個憨厚老實的漢子,衣著打扮也是個莊稼漢的打扮,心裡不由得有些怠慢,但面上還是保持著平靜的神色直言道:”能不能入學,除了看你兒子的個人資質外,也要看你們家的能力。“
”我們家能供他讀書。“趙大林聽出了先生話裡的意思,趕緊說道。
”既然如此,那你們明日把他帶過來,我來考考他。若是透過了考核,便可入學。“秦先生用手彈了彈衣衫上並不存在的灰塵,語氣中帶著一絲懶洋洋說道。
”好的,好的。我明日便帶他過來。“趙大林聽秦先生說只要趙安能透過考核便能入學,欣喜不已,連連點頭答應。
”明日這個時候來到便可。鄙人還有事,恕不遠送了。“秦先生說完,拱了拱手便目不斜視的離開了。
林筠萱看著秦先生的背影,覺得他的聲音好像在哪裡聽過,音調雖然有些不同,但她確定是聽過的。這樣一想,她的眉頭不禁微微皺了起來。
一直到他們出了書院大門,林筠萱才恍然大悟,秦先生的聲音,不就是她剛剛在書院後面那個院子聽到的男人的聲音嗎?
能在學生上課時間做出那檔子事來,看來這個先生的品德也好不了哪裡去。
林筠萱心下有了計較。
”姨父,你先回鋪子,我去一下醉仙樓。“林筠萱抬頭跟趙大林說道。
趙大林不知道林筠萱的想法,以為她只是去找李掌櫃有事,便點了點頭自己先回林記燒臘鋪了。
林筠萱快步向醉仙樓走去。
醉仙樓,議事房內。
”李叔,我想跟你打聽一下東林書院。“林筠萱一見到李掌櫃,開門見山的說道。
”你怎麼突然對東林書院感興趣了?“李掌櫃疑惑的問道。
”我想讓小安上學堂,聽說鎮上就只有東林書院一個學堂,所以想先了解一下情況,尤其是任教的先生的情況。“林筠萱簡單的解釋了一下。
”東林書院在石門鎮建院已有數十載,口碑向來不錯。歷任先生都是秀才出身,有的先生還是舉人出身的,教出來的學生考過秀才的人數也有上百人,考上舉人的也有十來位。現任的兩位先生都是秀才出身,比較受學生歡迎的是李先生,據聞他性格開朗,辦事爽利,教導學生是非常盡心盡力的,不過他資歷就淺一些,才教了兩年書。另一位秦先生資歷則老一些,在書院裡教了六年書,性格內向沉穩,雖然沒有李先生那麼受學生歡迎,但口碑一直以來也還不錯。“
李掌櫃摸著下巴說道,把自己對東林書院掌握的資訊知無不盡,盡無不言。
”兩位先生可是本地人?是否都已成家?“林筠萱挑了自己想知道的問題問。
”兩位先生都是本地人,均已成家。李先生與其妻育有一子一女,家住鎮上的烏衣巷。秦先生妻子自五年前因病去世後他沒有續絃,孑然一身至今,他有一個女兒,嫁到了隔壁鎮的王家村,一年也就回來一次,所以秦先生就直接住到了書院裡。“
李掌櫃盡職的為林筠萱釋疑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