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做紅薯粉絲需要經過挑選,清洗,粉碎,過濾,暴曬,揉粉漿,漏絲冷卻和晾曬等好幾道程式,尤其是揉粉漿和漏絲冷卻,一個人可幹不來,她得找幫手。好在他們現在人手充裕,所以林筠萱很快就可以投入到紅薯粉絲的研究中去了。
第一次試驗,林筠萱選了三十斤表面光滑,無病蟲害,大小適中的紅薯。
她將選好的紅薯裝入籮筐放人水中把泥土、雜質洗掉,並把紅薯兩頭削掉。然後把洗淨後的紅薯切片曬乾,曬乾後把紅薯片碾碎,再用石磨磨成粉末。為了提高出粉率,林筠萱把紅薯粉磨了又磨,磨得非常細。
三十斤紅薯全部粉碎磨成粉末後,她加入清水,混合攪拌後倒入自制的濾布袋裡進行過濾,過濾了兩次後,濾佈下面的幾個大木桶就裝滿了過濾後的水粉混合物。任由大桶靜置過了一夜後,澱粉就都沉澱到了桶底。把上層的水倒掉後,林筠萱用鍋鏟和手把這些紅薯澱粉摳下來,放入事先準備好的墊了一層布的簸箕裡,然後拿到背風向陽的地方進行暴曬。
紅薯澱粉曬乾後,林筠萱進行揉粉漿的工序,這個工序是最累最耗體力的。將曬乾的紅薯澱粉加水一起揉,需要用力均勻,反反覆覆的揉,就像做包子時和麵一樣,最後把紅薯澱粉和成泥狀。林筠萱和張嬸子一起合作才揉好了這個紅薯澱粉。
揉粉團的空檔,林筠萱在院子裡架了一口大鍋,讓趙安把水放滿燒開。水開後,她拿出一個自己特製的底部滿是小洞洞的瓢,將揉好的澱粉放入瓢中,然後用力均勻擊打,這樣粉絲就從瓢中留下的小洞中慢慢的流出來了,落入鍋中。
粉絲沉人鍋底再浮出水面時,就可以出鍋了,在一旁等待的玉丫頭用一雙特長的筷子從鍋中撈出粉絲,放入一旁裝滿涼水的大桶中,再用手理成束穿到木棒上,然後放入另一個涼水桶降溫,不斷擺動,直至粉絲鬆散為止。之後虎子再將這些粉絲拿到背風向陽處曬乾。
漏絲是最講究手藝的一道工序,因為粉絲能否粗細均勻全由漏絲這道工序控制,漏絲者手拿漏瓢,需要細粉絲時就把漏瓢舉高,需要粗粉絲時就把漏瓢放低,如果忽高忽低,那麼製作出來的粉絲就會粗細不均,口感也會大打折扣。
林筠萱手臂的力量不夠,漏絲漏了一刻鐘後手就酸了,舉著的瓢控制不住忽高忽低了,結果漏出來的粉絲便出現粗細不一的情形了,她只好讓趙大林來接手,一邊漏絲一邊跟他講關鍵點。
經過不斷試驗和調整方案,五天後,林筠萱終於做出了讓自己滿意的紅薯粉絲。
當天中午,她就用紅薯粉絲做了低配版的螞蟻上樹和酸辣粉給大家嚐嚐鮮。
為什麼是低配版的呢?因為這兩個菜需要用到的調味料有的在這個時空裡還沒有出現,所以林筠萱只能將就著用現成的材料去做菜了。
林筠萱做的螞蟻上樹,口味清淡,色澤誘人,不過對於從來沒吃過紅薯粉絲的趙大林一家和張嬸子幾人來說,這道菜不僅外觀新奇,而且口感爽嫩,味道又是從來都沒吃過的,真的是讓他們回味無窮。
而酸辣粉呢,酸辣粉原本源於四川民間,味以突出酸辣為主而得名。正宗的酸辣粉麻、辣、鮮、香、酸且油而不膩。
由於這個時空的辣椒還不是很普遍的食材,一般作為藥材用,只有藥店才有的賣,而且價格比較貴,所以她這次做的酸辣粉放的辣椒並不多,而且沒有花椒油和辣椒油,味道就不夠正宗了,所以只能說是低配版的酸辣粉了。
不過第一次嘗試酸辣粉的眾人,開始都被辣得直掉眼淚,適應了那個辣勁之後卻又是欲罷不能了,個個都直呼吃得很過癮。
眾人對這兩道菜的捧場,讓林筠萱對這兩道菜更有了信心。
原本她就想先做幾道跟紅薯粉絲有關的菜式賣給醉仙樓,後面如果時機成熟了,她打算自己開門店,把前世風靡全國的小吃——酸辣粉發揚光大,最好是把門店開遍全國,這樣她才算真正走上康莊大道了吧。
所以這段時間以來,她每天賣完滷味就去逛鎮上大大小小的雜貨店和藥店,終於讓她找齊了酸辣粉要的基本配料。但是最重要的配料辣椒讓她有點頭疼。
如果她要做酸辣粉,辣椒的需求量肯定不小的,如果每次都去藥店買,不光成本大,供應量也不穩定,所以她還得想想怎樣找到價格合適,供應量又穩定的辣椒才行。
但是不管怎麼樣,至少目前她已經找到了未來走上康莊大道的方向了。
方向有了,剩下的事情也就不會太難了,天無絕人之路,她相信總會找到辦法的。
第二天一大早,林筠萱帶上新制作好的紅薯粉絲,跟著趙大林送貨去醉仙樓了。
自從由趙大林送貨去醉仙樓,最近又忙著賣滷味和研發紅薯粉絲,林筠萱已經挺長一段時間沒去過醉仙樓了。
兩人剛走到醉仙樓的後門門口,就聽到門裡傳來李掌櫃壓抑著憤怒的聲音。
“柱子,是你傳出去的?”
“不是的,我沒有!掌櫃,你要相信我,我真的沒有做出對不起醉仙樓的事情!”大柱子的聲音又急又慌,帶著一絲哭腔。
林筠萱一把拉住趙大林,站在門外等了一會兒,直到聽不到門裡的聲音了,才舉手敲門。
不一會兒,門從裡面開啟了。
李掌櫃未走遠,回頭一看,見是他們二人,馬上笑臉迎了過來。
“萱丫頭,趙兄弟,你們來了。”
李掌櫃現在跟林筠萱熟絡了,便不再叫她趙姑娘,而林筠萱也改口叫他為李叔了。
“李叔,好久不見,別來無恙?”林筠萱甜甜的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