飯後,林筠萱讓趙大林去找漁網,他們現在需要抓的魚比之前多,光靠幾個魚籠抓魚是不夠的,撒網抓魚效率會高很多。
半柱香後,趙大林回來了,手上拿著一箇舊漁網,那是他跑了十來戶人家後才借到的。村裡捕魚的人不多,用漁網捕魚的人更少。
趙大林和何翠芳之前都沒使用過漁網抓魚,也不知道怎麼用,忙活了半天,都沒抓到什麼魚。於是他們兵分兩路,林筠萱,趙大林和何翠芳去小溪上游撒網抓魚,趙安帶著趙雲兒去小溪下游下魚籠。下好魚籠後,他們再去上游幫忙。林筠萱跟趙大林,何翠芳一起研究漁網,在多次實踐並總結經驗後,終於可以用漁網抓到魚了。
待到日落西山,大家收網的收網,收魚籠的收魚籠,把抓回來的魚清點了一下,收穫比預期的好,大魚小魚加起來也有幾十斤了。
林筠萱看了看天色,現在太晚了,光線不夠好,如果現在開始殺魚,恐怕晚一點去魚骨的時候就看不見小的魚刺了,這樣刮出來的魚蓉質量不夠好。而且大家下午抓魚已經消耗了大半的體力,不如今晚養精蓄銳,明天早上一大早起來弄,只要趕在巳時前做出來就可以了。
這個時候,她無比想念前世的電燈了。晚上燈火通明,是一件多麼美好的事情啊。
林筠萱跟大家說了一下自己的想法,然後簡單的分了一下工。她和趙安先把魚分類放好,何翠芳和趙雲兒去煮晚飯,趙大林負責準備殺魚等工序需要用的工具。
翌日,啟明星還掛在天上的時候,大夥兒都起床了,個個都精神抖擻的準備幹活了。
由於天還沒亮,光線不夠,林筠萱只好把家裡唯一的一盞油燈和從張嬸子家借來的油燈蠟燭都拿來照明瞭。她給大夥分工,趙大林和何翠芳負責殺魚和去魚內臟,趙雲兒和趙安負責清洗和去魚麟,她負責起大的魚骨,去小魚刺和刮魚蓉及後面的工作,等天亮一點光線好的時候再做。
幾個人儼然一條流水線上的工人,有條不紊的工作著。
約莫過了半個時辰,趙大林和何翠芳把所有魚都殺完了,趙大林看了看天色,便跟何翠芳她們打了聲招呼,出發去隔壁村買肥肉了。
昨天林筠萱他們回來得匆忙,沒來得及買做魚糕用的肥肉,崗頭村又沒有屠戶,只好讓趙大林早上再去隔壁村買了。好在兩個村子隔的不遠,一來一回一炷香的時間也就差不多了。
趙大林走了後,林筠萱見天色慢慢亮了起來,便加快手上動作,不多久便跟何翠芳起好了所有魚的大骨。兩人接著開始去小魚刺和刮魚蓉,而趙雲兒則被分配去準備蔥白和薑末,趙安清洗完所有的魚後就去燒水和準備冷水。
一炷香後,趙大林帶著五斤肥肉回來了,他又馬不停蹄的開始切肥肉,剁成魚糕用的肥膘泥。
太陽跳出地平線後,幾個人忙碌了一個早上,終於把魚丸和魚糕趕製出來了,魚丸約莫有十五六斤的樣子,魚糕則有十來斤。
看著一粒粒雪白的魚丸和金燦燦的魚糕,大夥兒都覺得很有成就感,開心之餘絲毫不覺得累。
匆匆用過早飯後,林筠萱和趙大林便出傳送貨去醉仙樓了。這是她接到的第一個正式訂單,她得去把把關,同時也跟李掌櫃打聲招呼,以後由趙大林負責送貨了。
這個時間點水根叔的牛車早就出發去鎮上了,林筠萱和趙大林兩人只好走路去鎮上。
趙大林經常幹活,就算是挑著擔子走在前頭,走起來步伐也比較輕鬆,走得比沒拿東西的林筠萱還快,林筠萱只好不時的小跑跟著。趙大林見狀,只好放慢腳步來遷就她,就算她的腳好得差不多了也還是要多注意點的。
巳時左右,兩人到了醉仙樓了。
這次他們沒有從正門進去了,這個時間從正門進出的客人明顯多了,如果他們從正門進去送貨太顯眼也太沒規矩了,所以林筠萱直接繞到了醉仙樓的後門,貨是要送到後院的。昨天走之前她特意跟李掌櫃瞭解過平日裡其他供應商送貨是怎麼送的,什麼時候送的,她也想跟其他供應商一樣。
林筠萱帶著趙大林走進醉仙樓後院,一進門,趙大林就有點邁不開腳步了。趙大林第一次來到大酒樓,雖然是後院,但是這裡的格局和氣派都是他有生以來進去過最豪華的一個房子了,他有點怯場。
林筠萱看了看趙大林的神情,心裡有幾分猜測,但是面上不顯。她攔住路過的一個小夥計張口問道:“小哥你好,請問老張在哪裡?”
小夥計見她這麼客氣禮貌,對她友好的笑了笑,朝站在廚房門口正低著頭在一個本子上寫著字的一個穿灰色粗布衣裳的男子揮了揮手,喊了一聲:“老張,有人找你!”
只見一個三十來歲,長著一張國字臉的男人抬頭向他們看過來。原來這就是李掌櫃指定的收貨人老張。
林筠萱走上前禮貌的跟老張打了聲招呼,向他說明來意後,老張便麻利的開始張羅簽收貨物的事宜。林筠萱看著他和趙大林走了一遍交貨,記賬的流程後才放心的去議事房找李掌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