嶽樂一愣,卻是心中悽苦無比,頗有些無話可說。
他嶽樂是稍微貪財了一點,哪個買股票的人會不希望手裡的股票漲呢?可要說他是劉洵的幫兇,這不扯犢子麼。
康熙這會兒明顯已經有點瘋狗化,口不擇言的亂咬人了。
你丫個龜孫若不是皇帝,叔叔我高低也得扇你幾個大耳雷子替你爹教訓教訓你。
卻見康親王傑書適時地站出來道:“皇上,臣以為,誅劉洵十族很有必要,非如此,不足以震懾天下無數的漢人官吏,漢人,都是一群養不熟的白眼狼,非常之時必須臨之以威。”
“除此之外,臣以為,包括轉運使于成龍,潮州同知姚啟聖等人,數月以來毫無彙報,分明也是早已背叛,絕非一句失察所能應對的。”
“臣建議,應該將他們的族人,一併處死。”
正在氣頭上的康熙二話不說:“準了!”
嶽樂大怒,指著傑書破口大罵:“傑書!你他媽的是不是瘋了!真要讓皇上盡失民心軍心官心麼?”
傑書怡然不懼地道:“漢人畏威而不懷德,你就是對他們再好也是沒用的,四川當年是你平定的,輕徭薄賦也是你的主張,結果呢?吳三桂一到,全省上下望風歸降!這時候不以嚴刑峻法加以懲戒,難道還要依著你的意思繼續放縱麼!”
“放屁!我滿清八旗總共也只有十六萬八千人,要想坐穩江山,必須善待漢人,至少是善待一部分漢人,現如今長江以南處處烽火,戰線綿延何止千里,難道光憑著咱們八旗兵去打麼?打得過來麼?!豎子安敢胡言亂語,壞我大清國策,動搖祖宗江山!”
嶽樂是努爾哈赤的親孫子,傑書是代善的親孫子,倆人之間差著輩分和歲數呢,嶽樂氣急之下叫他一聲豎子,倒也沒什麼大毛病。
尤其是嶽樂一直都是不太看得上這個傑書的,畢竟此人一無戰功二無資歷,卻能平步青雲獲封親王之位,在議政王會議上序列僅次於自己,說白了,除了有個好爹,主要還是因為這貨恭敬會舔,對康熙種種限制諸王議政的舉措全都無比的配合,也沒什麼自己的政治主張,反正康熙說啥他就主張啥,堂堂親王,幹得和滿朝文武奴才似的沒啥區別。
相比之下,嶽樂這個歲數這個資歷,你讓他去舔康熙這個小崽子,那就多少有點下不去嘴了,當年順治死前考慮到康熙年幼,甚至是想把皇位傳給嶽樂的,也多虧了孝莊與其餘諸王反對才沒成,所以康熙扶持這個傑書,本就有幾分打壓他嶽樂的意思。
平日裡,嶽樂也懶得理會這些,甚至於他對朝政本身也沒什麼興趣,一心只想當他位高而權不重的****過好自己的準退休生活,除非逼不得已,否則嶽樂也不想再和康熙,以及傑書等人再起什麼大的衝突。
然而眼下皇上明顯是已經被氣得瘋了,嶽樂也不知道這到底是不是一時的氣憤,但他知道,不管是誅劉洵的十族,還是殺害姚啟聖和于成龍的家人,且不說這個殺,到底指的是株連幾族,所釋放的都是一個極不好的訊號:滿清對漢人已經不再信任了。
這就是嶽樂無論如何也不能容忍的了,他是滿清諸王中最最堅定的改革派,是順治帝改革的最堅實的戰友,是堅定主張重用漢人,善待漢人,與漢人分權的。
老實說,滿清的對漢政策是一個漫長且漸進的過程,最早時努爾哈赤以殘酷鎮壓為主,結果被毛文龍在他後面捅他菊花捅得是欲仙欲死,故而提出了一些懷柔政策。
到了皇太極時,這位在全史視角之下都可稱得上雄才大略的大政治家首先提出滿漢一家的政治口號建立漢八旗,又與蒙古聯姻高呼滿蒙一家建立蒙八旗,收復科爾沁蒙古與遼東耿、尚、孔三藩,奠定了真正的滿清根基。
到了順治時,順治帝一舉清除多爾袞時代的部分反攻倒算,為維護滿漢關係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包括興文治,倡漢學,讓滿清貴族學習漢族文化,學習漢語;改官制,在官場上至少表面上做到了不偏不倚,滿漢平等,甚至讓漢人在八旗之中擔任要職,比如副都統。
與此同時,順治還約束八旗軍官的野蠻行徑,對於滿八旗隨意殺戮搶劫的行為多有懲戒;同時一改滿清貴胄只與蒙古聯姻的老規矩,大力提倡滿漢聯姻,不僅自己娶漢人女子為妃寵愛有加,更是不惜將尊貴的格格們下嫁給漢人官吏,原史中建寧公主也是這時候嫁給吳應雄的,這一條也是順治與孝莊最大的矛盾分歧所在,為此差點母子反目。
可以說,原本歷史中的所謂康乾盛世,真正的基礎全是順治奠定的,雍正發揚繼承的,和康、乾這倆本人,關係倒是不大,頗有些前人栽樹,後人乘涼的意思。(不知道為什麼現在網友對雍正都比較推崇,反倒是對順治很少提及)
本來麼,康熙畢竟年紀還輕,剛親政也沒幾年,此前鰲拜等輔政大臣說白了都是以孝莊為首的保守派,是對順治改革的反撲,所以康熙在誅除鰲拜親政之後,雖然這些年也沒來得及真正的宣佈什麼屬於自己的政治主見,這幾年光收拾鰲拜黨羽了,但收拾保守派,必然要重用改革派,漢人的地位又有了一定的反彈,但這個反彈,到底是康熙出於對鰲拜等輔政舊黨的打擊需要,還是他當真繼承了順治遺志?這還真不好說,反正他與保守派真正的領袖孝莊一直都是祖慈孫孝,從沒聽說他們鬧出過什麼比較大的矛盾,鰲拜一黨雖然倒臺,但波及範圍並不算大,至少孝莊的地位沒有絲毫的動搖,改革派領袖嶽樂也沒有被特別的重用,大家對他的大政一直都看得不太清楚,模模糊糊的。
現在看來,這康熙若只是暫時被劉洵也好劉大炮也好給氣得發瘋了,那還好,事後冷靜下來一切都還有挽回的餘地。
怕就怕這一時激憤之下,學著多爾袞的樣子開倒車啊!
要知道在順治一系列改革的過程中,嶽樂一直是順治的鐵桿支持者,甚至是滿清諸王之中,唯一一個堅定支援順治改制的,畢竟權力的蛋糕就這麼大,分給漢人多一些,他們滿人甚至孝莊代表的蒙古人就分得少一些。
為此,其實他這個正黃旗都統,和碩安親王已經將滿清貴胄們幾乎都得罪光了,反倒是他在漢族大臣之中威望極高,朝堂之上,反而陰差陽錯的成了漢人利益的代表和最大靠山。
但總之吧,於私來說,作為已經將八旗同族們得罪得差不多卻深受漢人愛戴的嶽樂萬萬不能接受滿漢之爭再起,那會將他的立場置於一個很尷尬的境地。
於公來說,他好歹也是愛新覺羅,是當真希望滿清的江山可以安康永固的,而要想安康永固,就必須做到滿漢一家。
君不見多爾袞執政時期這天下處處烽煙,而順治親政之後天下一下子就太平多了麼?
然而這一時激憤之下,口不擇言卻是立刻就被傑書抓住了把柄,出言駁斥道:“安親王,這提議皇上已經準了,不知你口中這豎子二字,到底是在罵我啊,還是在指桑罵槐啊。”
聞言,康熙也面色不善,眼神微微眯起地看了過來,看得嶽樂更忍不住一陣陣的氣苦。
卻也只得道:“臣懇請皇上收回成命,酌情處置,眼下當務之急,當以平叛為重!臣建議……”
卻見康熙出言道:“皇叔是以為,朕之所命都是亂命麼?既如此,不如讓朕來退位讓賢,由皇叔您來當這個皇上好不好?反正,父皇原本也是想傳位於你的。”
這話,可實在是太誅心了。
讓嶽樂也不得不跪拜了下去,口稱恕罪,轉而說起正事道:“臣以為,南方戰事糜爛,湖南必然是守不住的,關鍵之處在於江西,此處地處耿、吳、劉三家交界要害之處,若失守,則諸賊聯手,斷我漕運,至少江南之地恐不復我大清所有。”
“臣請自薦,率精銳將士南下南昌坐鎮中軍,統轄南方戰事。”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