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訓練外族協從軍的經驗?
說實話,絕大多數的東寧人是沒有的,雖然鄭芝龍曾經有一支八百人規模的精銳黑人鳥銃衛隊,也曾經役使過數以千計的倭國浪人,但鄭芝龍那都什麼年代的事兒了?如今這批東寧人和當年鄭芝龍手下那批人完全不挨著啊。
但是此時這劉大炮既然問了,那就必須得有啊。
不就是練兵麼,能有多難?同時一個個的更是恨不得將胸脯都拍碎嘍, 紛紛表示,咱東寧人就是大明的自己人呀!
於是一時之間,賓主盡歡。
劉大炮也明白這些人純粹是在這兒胡吹,可問題他確實是也已經沒有其他的選擇了,外族協從軍的這個事兒,本不是他提出來的, 而是老勒和波特他們提出來的。
作為公司大股東,新明朝的一品重臣, 波特和老勒也是不滿足於水師的, 也是要組建一支陸軍的,然而他們畢竟人數太少,也知道不可能讓他們大肆招募漢人軍隊,於是才提出的這麼個辦法。
這事兒,不好不答應的,因為已經有陸陸續續的荷蘭人開始搬家,來到澄海城定居了,劉大炮甚至還因此劃出了一個所謂的使館區給這些大資本家居住,往後如果大家合作順暢的話這些境外資本家一定會越來越多。
劉大炮固然是要求這些外國人遵守他的大明律法的,然而這些資本家畢竟也不是傻子,沒有必要的,能被他們所直接控制的軍隊來保護他們,他們也害怕劉大炮突然掀桌子啊。
還是那話,所謂合作,從來都是建立在雙方都無法掀桌子,或是都可以掀桌子的基礎之上的。
當然, 這些新軍必須都是大明的編制,也必須受大明兵部的管轄, 大不了兵部中專門安排一個荷蘭人做兵部侍郎,這些都是劉大炮的底線。
這些事兒都是談判了好長好長時間才談完了的,同時也跟商議了,他們所僱用的外族士兵中儘量以倭國為主,畢竟他們和倭國人關係都挺好的,而實話實說,倭國人在文化習俗和起碼的長相上,與華夏人是比較接近的,不至於因文化差異的問題鬧出太大的事端。
至少比非洲黑哥們強。
然而他就想啊,反正都是公司治下,這些外族協從軍不管是僱用而來還是從奴隸主手裡買來,那不都得花公司的錢麼?
我也是公司的股東,憑什麼只讓你們荷蘭人花這個錢?
再說眼下他這個新大明的政治格局中,註定是由他這個丞相在潮州坐鎮指揮,三藩四鎮充當抗清主力的,自己直轄管理的地盤不會特別大,是註定無法大規模暴兵的, 所以整點外族士兵, 好像也挺有必要的。
再者他也是聽說, 鄭芝龍手下的黑人鳥銃衛隊戰鬥力不弱的, 嗯……雖然也沒見過他們打仗,陪著鄭芝龍進京的時候直接就讓滿清給一勺燴了。
所以既然要招募外族協從軍,總不可能讓他們在潮州訓練吧,哪怕是起兵之後都不太合適將他們放到潮州安置,所以眼下最合適安頓他們的地方,就只有灣灣了。
而灣灣的這些將領,好歹大多都有點外語的底子,倭國話,拉丁語,英語,馬來語,許多人都是至少精通一兩門的,也至少比內地的將領更適合從事這項工作,還能一舉兩得的解決他們心理上的小情緒問題。
谷鷖
東寧將領,至少還是相對可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