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裡魚多,哪裡魚大;哪裡早上鉤,哪裡白天釣,哪裡夜釣;哪時魚咬鉤馬上跑,哪裡魚從來不咬鉤,……諸如此類,小狗子夢中醒來,也能說個一清二楚。
至於生活,根本不在話下,除了種田,只要小狗子一出杆,一天三五斤魚跑不了,提到市場,二三十元錢少不了。
當然,救人還是大事,不管大魚咬鉤,還是魚已上鉤,一聽有人落水,他就奮不顧身下水救。
日久,小狗子的親戚可多了,上至奶奶、爺爺,下到弟弟、侄兒。足足一個加強連。
遠近十里,都知道大肚村有個小狗子,釣魚多,救人多,親戚多。
四、
小狗子是做夢也沒想到,竟釣到一條美人魚,而且嫁給了他。
那天,一群姑娘來這裡野炊,大肚中學的實習生,師範裡來的。
不妙的是,領頭最漂亮的姑娘落了水,被小狗子救起。
當夜,那姑娘找到大肚中學校長,瞭解他乾兒子的情況。
校長沒多話:“你自去找人。他是個不務正業的人。”
三下五除二,那姑娘敲開小狗子的小耳房門。
“誰?”
“我是白天你救的那個人,叫水姑。”
“喲,進來。”
進門,小狗了正忙他的釣魚理論,總結水溫與釣魚的關係。
這一夜,他們談得很多很多。
水姑發現:小狗子總結出的東西幾乎篇篇根有據,是實踐中的產物,拿去發表,不成問題。
第二天下午,水姑帶了兩上同伴,來到小耳房。
“小狗子,你這些東西想不想拿去發表?”
“發什麼表?發表不是我的事,這些東西發到哪裡去?”
“有辦法,而且是價值,我幫你改。”
“我沒興趣,這樣好了,你們改,不懂地方問我。”
“好。”
三個姑娘動手,大筆一揮,把小狗子的東西稍稍理了理文字,潤了色,加了題目,謄好,投到《中國淡水魚》雜誌。
署名時,犯了忌,“小狗子”三個字怎麼上報?
還是水姑聰明,用“蕭笱鯔”三字代。
水姑解釋說:蕭,百家姓裡有;笱,一種竹製的捕魚器具,唇寬而短,有的生活在海水和河水交界處,肉味美。這三個字同“小狗子”三字音近似,而且義同小狗子釣魚有關。
徵求小狗子意見,他提著魚杆笑:“這是你們玩的文字遊戲,也好。”
不久,《中國淡水魚》發表了署名“單水姑、簫笱鯔”的《談談釣魚與水溫的關係》。
稿費75元,小狗子一分也沒收,全給了水姑她們,每人25元。
接著,又把另外草稿也給她們,笑著說:“你們自個兒去玩文字遊戲好了,我釣我的魚。”
這次更不得了,兩篇長文又發表:《釣杆的選擇與上鉤的關係》、《中國半山區小河魚類的日夜活動》。後者還獲得雜誌舉辦的中國“姜尚杯”釣魚徵文大獎賽特等獎,獎金一萬元。
接到匯款當夜,砂石廠被大水衝了個精光,聽說第一個爹差點跳了河。
第二天,小狗子和水姑提著一大皮包大團結來到砂石廠廠長面前。
“爹,人在萬事成。一萬元錢,你收著,算是我借給你。重新開始吧!”
廠長“撲通”跪下,老淚如雨:“孩子,我不配做你爹!”
小狗子也“撲通”跪下,老淚如雨:“爹,你供我讀完初中,這一萬元錢又算什麼,收下吧!”
水姑在一邊發了呆。
天下的白日夢真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