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子來勢兇狠,言必誅心,我等必須謹慎對待。”
“定不能讓其詭計得逞!”
“儒家為治世之學,若是不能主政,便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就算短時能夠存世,早晚有一天也會被抹去。”
“儒家乃天下正大學派,先祖創立以來,便一直自立於天下。”
“連始皇也必須要仰仗。”
“三代王政才是天下正道,有正道不走,偏信其他的歪門邪道,秦廷若是採納,那無疑是自取滅亡。”
“大爭之世,百家爭鳴。”
“數百年的時間,百家可曾想過另創新治?”
“沒有!”
“因何?”
“因為華夏數千年的歷史,已經證明了王道是唯一正路,只有依循王道正途,才能實現天下昌盛,才能實現長治久安。”
“而這正是我們入秦的唯一目標。”
“使秦廷重歸王道!”
叔孫通遲疑道:
“我等雖有大志,但秦廷不聽,為之奈何?”
“眼下秦落衡咄咄逼人,若是真的讓他動搖了百家之心,百家不僅不能自立於天下,恐會成為朝廷鷹犬。”
“我們又能做什麼呢?”
子襄慨然道:
“我們自然要阻止這種情況發生。”
“現在事情已有苗頭,當務之急,則是迅速掐滅這點苗頭,讓其徹底胎死腹中。”
“我想了三點應對之策。”
“子襄兄快講,是那三策?”叔孫通激動道。
其他人也看了過來。
子襄沉聲道:“第一策,拉攏百家。”
眾人臉上露出一抹不願。
叔孫通道:
“子襄兄你是不是多心了?”
“學宮內的人,都是一群庸庸碌碌的廢物,忌憚他們做什麼?百家真正主事的可是在咸陽外。”
“而且博士學宮本就是我儒家主導,我儒家想拉攏,豈不是要給其他學派低頭,這豈不是在漲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
“這如何能行?”
子襄蹙眉道:
“此一時非彼一時。”
“他們的確不是百家真正有才之人,不過他們現在是大秦昭告天下的博士,我們知他們不是主事之人,但天下的民眾可不知曉,若是他們選擇倒戈,一封令書下去,天下民眾可就信了。”
“再則。”
“他們以往的確是庸庸碌碌,但時過境遷,若是他們真的提起了鬥志,決心去做一些改變,難免不會對外界造成一些誤解。”
“他們再不濟,也是大秦博士。”
“他們的才能不是各學派中最強的,但他們現在佔據著名義,那便對底層民眾有著極強號召力,眼下我儒家就是忌憚這些,豈能再等閒視之?”
眾人對視一眼,不情願的點點頭。
子襄繼續道:
“第二,繼續用錦衣玉食腐蝕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