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反射著亮光。
“噓~”
楊媽比了個手勢:“快進去吧,帶著滾滾一起。”
方林從善如流的起身就想往門裡進。
然而他突然感覺的背後升起一股寒意。
“等等...”
門重新被楊媽關上了。
她面無表情的指著腳下木地板上一處明顯的裂紋,看著眼前的一哈一熊問道。
“誰,弄,的?”
方林:“......”
小熊:“......”
......
......
大年三十,是龍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沒有之一。
它是一年的最後一天,為“月窮歲盡之日”,故又叫“除夕”,北方俗稱為年三十兒。這一天有許多古老的民俗活動,如包餃子,吃年夜飯、放爆竹、收壓歲錢、守歲等等。
除夕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這在魏晉時期就有記載,除夕晚上,一家老小熬年守歲,歡聚酣飲,共享天倫之樂,即使常年在外工作的人們此時也一定要趕回家團聚。
雖然近幾年由於社會的發展和生活節奏的變化,很多傳統節日越過越沒意思,畢竟社畜不是加班就是在加班的路上,哪裡還有心情管這些?
但是春節依然深深的刻在所有龍國人的血脈裡,無法分割。
更何況這是在春節氣氛十分濃郁的東北鄉村。
這天一大早,吃完早飯的老家裡就忙碌了起來,所有人都成了待命計程車兵,而杜慶鳳就是春節行動計劃的總指揮。
就比如,今天一定要做的一件事,貼對聯。
所有的人家在大年三十到來之前,別的門飾可以不要,但一定要貼上一副紅彤彤、喜洋洋的對聯。
而這山間別墅也算是大戶,自然也不僅僅是一副對聯這麼簡單。
林爸和楊廷祥已經抬著一張實木大桌到了院子裡,文房四寶被林雨清和小杰拿過來放在了桌子上。
文房四寶,筆、墨、紙、硯。
筆,是筆性剛健的鹿毛筆。
墨,五大名墨之一的得閣墨,“十年如石,一點如漆”是對一塊墨最好的稱讚。
紙,自然是幾尺長的大紅硬宣紙,喜慶又十分便於著筆。
硯,是有“端州石工巧如神,踏天磨刀割紫雲”的端硯。
至於著筆的人是誰,方林心裡已經沒有疑問了。
楊廷祥已經拿捏著氣勢慢慢踱步到實木桌前,手裡端著一杯散發著清香的茶水揭開蓋子優雅的捋了捋,淺淺抿了一口就重新蓋上交給了一邊站著的林爸。
劉靜已經站在旁邊拿著手機錄製著,林雨清、小杰方林等觀眾也已經就位。
楊廷祥感覺差不多了便幽幽的開口道:“研墨。”
“誒。”
林爸把茶杯放到一邊,跑過去開始給老丈人仔細研起了墨。
一樓廚房裡的杜慶鳳十分無語的看著在孩子們面前裝比的老伴向身邊的楊媽吐槽道:“你看你爸,瞎練了幾年毛筆字給他能耐的。”
“就他那狗爬字拿出去白送都沒人要,你回去和文韶說說不能總捧著他,你看給他捧得都出幻覺了。”
楊媽笑了笑說道:“行了媽,我爸開心就寫唄,書法能平心靜氣修養身心,能多練練挺好的,咱倆趕緊做飯吧今天任務太重了。”
每逢年三十,一家人的吃飯就是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