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上面的能量“積木”就堆放得雜七雜八一片混亂,想整理好已不容易,何況從整個“星球防護罩”上額多增加的10%電磁能量,依然在源源不斷地向著這邊匯聚。
最關鍵的是,時間太短了!只剩下一分多鐘!
幸而秦克在想到這個方案時就想到了能量平衡演算法的大概思路,在走進這小房間到戴上封閉頭盔的短短二三十秒裡便將之完善得七七八八了。
此時按著自己制訂出來的演算法實施“第1705號”防禦光幕的能量再平衡堆疊,便能事半功倍。
以超乎人類想像的超級思維速度不斷推演並控制著能量“積木”,秦克僅花了一分鐘便完成“第1705號”防禦光幕的能量均勻疊加工作,避免其因為能量過盛而“崩潰”!
不過還沒等秦克喘上一口氣,微光已再次提示:
【距離目標隕石與‘第1705號’防禦光幕區域撞擊只剩下10秒,請秦克主人做好準備。】
此前“星球防護罩”是由秦克從LV5微光中分離出來的,不具備強大自我學習升級功能、不擁有與人類相近“情感”系統的弱化版人工智慧“微光特別定製版”負責管理的。
但在“超巨型太陽風暴”的最終大戰到來之時,秦克悄然利用自己的最高管理許可權,讓完整版的LV5微光接手了整個“星球防護罩”專案。
畢竟在這樣的天災面前,必須全力以赴,以提高勝率。
當然,微光只會在與秦克獨處時,才會恢復“秦克主人”的稱呼,其餘時間都是一副公事公辦的態度,不露半分的破綻。
“知道了。”
只剩下不到10秒了!
秦克很清楚,在即將到來的碰撞過程,他的工作量將會翻上幾倍,因為他必須利用這個剛剛匆匆織好的“網狀盾牌”纏住這塊隕石,並儘可能地將之熔化破壞掉!
這已不僅僅是對思維應對速度的考驗了,更是對數學計算的嚴峻考驗,任何一處細微的計算失誤,都會導致前功盡棄式的大失敗。
而一旦被這隕石擊穿“星球防護罩”,砸到北極圈裡,將會導致一場人類根本無法承受的可怕大災難。
自己絕不能輸!
秦克緩緩地深呼吸,目光變得無比堅定。
“來吧!與天鬥,才是真正的其樂無窮!”
……
在秦克走進“X專案”的操作小房間時,世界各地的二十幾個指揮分中心同樣被緊張的氛圍所籠罩,人人都繃緊著臉,目不轉睛地盯著大螢幕上的倒計時,偶爾還會將目光瞟向“指揮中心”裡那空著的總指揮座位。
鷹國指揮分中心裡,劍橋大學的機械學教授薩利夫·裡德忍不住問道:“艾金森教授,你覺得秦院士能做到嗎?運用心算即時計算並控制龐大的能量流動,以對抗一塊從外太空極速飛來的巨大隕石,科幻都不敢編這樣的故事劇情……”
“你若是問我或者其他任何一個人能不能做到。”牛津大學著名物理教授、鷹國皇家科學院院士扎帕羅夫·艾金森正是此處的負責人:
“我的答案是肯定做不到的,萬億分之一的成功機率都沒有。但如果對方是秦克院士……我只能說,每次別人以為他做不到時,他總會不斷地創造奇蹟。”他一邊看著大螢幕,一邊緩聲續道:
“就像秦院士獨自帶隊研究出來的‘X專案’,以人腦的神經訊號直接接入到指揮管理系統中……這在我眼裡就是不可能做到的事,但他就做到了。這次也一樣,我們也只能將希望寄託到他身上,並相信他能做到了。”
薩利夫·裡德教授仍不安道:“但剛才陶教授不是說過了,風險太高,一旦用腦過度,秦院士容易成為白痴傻子……那對我們整個科研界來說都是無法承受的巨大損失!現在‘星球防護罩’計劃才剛剛開始,後續還有三四天哪,我們缺了誰都不能缺了秦院士!”
“但他作了決定,我們有反對的餘地嗎?”扎帕羅夫·艾金森教授無奈道:“此時我們只能祈禱了,祈禱他再次創造奇蹟。”
類似的對話發生在各個指揮分中心,不管眾人如何腹誹秦克的“一意孤行”,但木已成舟,秦克已離開了,他們也只能既擔憂又忐忑地看著越來越接近“0”的倒計時,以及從透過軌道衛星監測到的那個向著藍星不斷極速接近的紅點,同時祈禱著奇蹟的出現。
……
在“指揮中心”,空氣同樣凝重得讓人窒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