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容器的外壁上,用中文寫著“祝融之光”四個隸書大字,看起來極有氣勢。
“秦克,有你在,我相信夏國很快就會成立世界科技的領頭羊了,到時估計很多國際科學家都以加入夏國國籍為榮。如果真有那麼一天,我老豆和阿媽一定很高興的,當然,我也是。”最後一句,老陶是用粵語說道。
他的父母原本都是夏國廣府人氏,畢業於香江大學,後來移民到奧大利亞。老陶在奧大利亞出生,到現在還不怎麼會說國語,只會粵語和英語。如果不是因為有秦克,他大概沒什麼機會如此深入地瞭解自己父母原本的國家,也沒法子像現在這樣,對夏國產生血脈相連的歸屬感。
此時想用一種更本能的語言表達心中的情緒,他便選擇了粵語。
“不只是有我在,還有青筠、愛德華、邱老先生和許許多多志同道合的夏國科學家在,才有眼前這樣的第一座發射基塔誕生。”說到這,秦克邀請道:“對了,老陶,有空叫上伯父伯母回來家鄉走走,時代不一樣,夏國也不一樣了。”
老陶:“好啊好啊,熬過了這波‘超巨型太陽風暴’,氣候恢復正常了,我就動員爸媽回來夏國長住。”
邊閒聊邊參觀完“祝融之光”,三人又在幾個新裝好的功能模組區參觀了片刻,在準備“離開”前,老陶又提議:“這個機器人能不能走出去?我想再從外面看看咱們這第一座發射基塔。”
從內部是看不到“埃癸斯”完整造型的,必須走到外面才行。
秦克道:“外面正在下著暴風雪,不會影響到微控視覺機器人的效能,但會影響到視野。”
“不要緊,我就想看看它。”
秦克欣然道:“好,那就走吧。微光,你來控制微控視覺機器人,提高步速,效率高點。”
微光馬上應道:“是,秦克主人,微光現在接管三臺微控視覺機器人的行動許可權。”
很快,三人便“來到”了第一座發射基塔的外圍。
此時外面漫天風雪,放眼望去到處都是白茫茫的雪花,微控視覺機器人自動啟動了外表加溫功能,防止雪花堆積,冰冷的雪花落在機器人的身體上,很快就會化為水滴滾落。
三人抬頭看向風雪中的“埃癸斯”。
在內部還不太明顯,但在外面看去,只見高聳入雲端的巨大鋼鐵混凝土建築有如巨人般屹立在風雪中,巋然不動。
風雪雖大,卻難掩它那巍峨雄偉的身軀!
儘管不是第一次看到這壯觀的情景了,老陶還是忍不住道:“每當從外面看到看到這麼宏偉的發射基塔,我就會確信人類的未來一定會戰勝一切的困難,不管是來自太陽的災難,還是來自更遙遠宇宙的外星文明。”
寧青筠也點頭道:“是呀……這座發射基塔可以說是這個時代最偉大的智慧結晶了。”
風雪中看不清發射基塔的全貌,如果這時陽光明媚,就能清晰地看到它那恍如電視塔、卻遠比電視塔宏偉壯觀的外形。
“埃癸斯”的塔身主體高499米,還有根鐳射炮的長長炮管從塔頂一直筆直延伸向天空,炮身長度有161米長,使得“埃癸斯”的總高度達到660米。
雖然及不上世界第一高塔、828米高度的哈利法塔,但“埃癸斯”依然是非常宏偉壯觀的高塔,也是夏國有史以來最高的建築。
這還是考慮到建築難度與時間進度,秦克與一眾科學家、工程師們反覆溝通後,將原本近900米的高度降到了660米的原故,不然“埃癸斯”應該會成為全世界最高聳的建築了。
縮減了高度,會導致單塔鐳射炮激發的防護罩覆蓋面積縮減,因而發射基塔興建數量也從原定的5500座變成了7000座。
目前這第一座發射基塔的主體建築由鋼筋混凝土核心心筒及鋼結構外框筒構成,總用鋼量超過8萬噸,耗費了差不多8億美元,能抵禦烈度9.0級的地震和12級颱風.
為了建成發射基座的主體建築,夏國整整動用了近11000名建築工人與600多名工程師,他們三班倒、日以繼夜地施工,僅花了差不多九個月的時間就完成了全部土建工程,當中還經歷過嚴寒與酷暑的極端天氣,堪稱是世界建築史上的奇蹟。
有了他們付出無數血與汗探索出來的這些寶貴經驗,後續6999座發射基座想再施工興建就容易得多了。
“三個月後,就可以試炮了吧?”老陶又問。
秦克略一思忖道:“應該不用三個月,我爭取在明年元旦,讓‘埃癸斯’全功率試執行。不過相應的,老陶,你接下來就得多加班咯。”說到最後,秦克笑了起來。
“加班我不怕,只能能提前完工,我寧願天天加班,讓加班來得更猛烈些吧——!”老陶對著天空大喊,喊完才想起自己並不是真的在曠野的風雪中,而是在辦公室裡,也不知道旁人聽到了會怎麼想,頓時便尷尬起來。
秦克哈哈大笑,示意微光關閉了系統。
三人摘下“青檸遠端視覺儀”,老陶又戴上了自己的眼鏡,三人重新“回到”辦公室裡,想到剛才老陶的表現,都忍不住相視大笑起來。
“好好加油吧。”秦克舉起了手,老陶與寧青筠用力地與他擊了個掌:“加油!”
就在這時,助理陳雅匆匆走了進來,她神色緊張,低聲道:“秦院士,寧院士,出事了!”(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