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時的倒春寒頗為嚴重,小山村的氣溫更遠低於城市。光看兩人的樣子,就能猜到這個月來兩人全國奔波是何等的辛苦。
“霍姐姐!”秦小殼表達感情的方式更直接,衝上前一把抱住霍寶燕。
寧青筠也上前兩步,含淚看著霍寶燕,輕聲喚道:“霍姐。”
對於寧青筠來說,霍寶燕與助理方詠棠都是類似於姐姐一樣的存在,哪怕她的科研地位變得再高,也不會改變這份在微末之時建立起來的真摯感情。
霍寶燕也是重情之人,看到秦克三人的神色,眼圈也發熱了,她反抱住秦小殼,用沙啞的嗓音對秦克和寧青筠道:“你們兩個似乎又瘦了點,要注意身體健康啊,現在你們可是我們國家的國寶。”
“霍姐才是,上次見你就夠瘦了,一個冬天也沒能養回來?現在又比上次瘦了圈。你可比我們辛苦多了。”寧青筠語帶心疼道。
要不是年初時才讓方詠棠強行帶著霍寶燕去醫院做過全套體檢,確定她的身體沒什麼大毛病——當然,小問題難免有不少一——此時看到霍寶燕累得消瘦成這樣子,寧青筠怕要擔心她是不是染上了什麼重病。
霍寶燕能感受到寧青筠話裡的真摯,心中溫暖,但還是搖頭笑道:“我沒事,我現在每天都過得特別充實特別快樂。我想大概和你們沉迷於做研究是差不多的狀態,累並快樂著。”
另一邊,秦克也張開雙臂,與高中的同學兼好朋友吳鑄擁抱了一下:“柱子,好久沒見,又黑了瘦了,徐佳玲見著怕要埋怨我了。”
吳鑄憨厚道:“我和霍姐一樣,感覺很充實,而且這點辛苦對於大山長大的人來說不算什麼。現在大多數助學的小山村都通了公路,能開車進去,也就路上顛簸了點,比起小時候我念中學時要走五六里的山路好多了。”
秦克知道霍寶燕和吳鑄說的都是真心話,只要看到兩人疲憊的雙眼中透著的明亮光芒就能看得出來——這是在為了夢想為了目標而燃燒自我的光芒,正因為有這股面對困難的不屈與昂揚鬥志,讓秦克再次覺得,將霍寶燕與吳鑄安排在青檸助學基金會真是太正確的選擇了。
而且,光是衝著這份對公益事業發自內心的熱愛與貢獻,秦克就認為對他們兩個再怎麼重賞也是值得的。
秦克拍拍吳鑄的肩膀,又看向站在吳鑄旁邊的徐佳玲,歉然道:“佳玲,柱子,上次你倆結婚時我們剛好在國外,都沒能出席,真是很抱歉啊。”
吳鑄和徐佳玲是去年12月中旬時結婚的,因為天氣問題並沒有大擺筵席,只是請了三五桌親人與最好的朋友。秦克如果在國內那是肯定要去參加給兄弟撐場面的,但那時他剛好在瑞典參加諾獎的頒獎典禮,只能託在遠州的方詠棠送了串新車的鑰匙作為賀禮。
徐佳玲忙道:“克哥,你送的禮已很重了,那輛車子市面上賣50多萬呢,我和柱子原本不敢收,但方助理一定要我們收下,說我們不收下她就要被扣光工資了……”
秦克不由莞爾,方詠棠在“勉強”別人方面確實有一手。
吳鑄則用力地握住秦克的手道:“說起這事,克哥,我……我都不知道怎麼感謝你……”想起當時的情景,他的聲音都有些哽咽。
要知道他老家在偏僻的小山村,以前家裡還很貧寒,直到加入青檸助學基金會後,收入高,才改善了家裡的情況,但較之家境不錯的城裡姑娘徐佳玲是明顯差得多。
這使得徐佳玲那邊的親戚普遍有點輕視他。
但秦克送來的賀禮一下子就給他撐起了場子。世界最著名的大科學家秦克院士和寧青筠院士居然是吳鑄的同學,而且還送出這麼貴重的新車作為賀禮,顯然與吳鑄關係非常好。
徐佳玲那邊的親戚們對吳鑄頓時另眼相看,各種套近乎拉關係,前倨後恭得讓吳鑄都有些無所適從,心裡更是隻剩下要為克哥賣命一輩子的強烈念頭。
“都是自家兄弟,客氣什麼,再說伱為了基金會的事跟著霍姐全國跑,陪佳玲的時間都少了許多,讓佳玲也因此受了不少委屈。”秦克說著對徐佳玲道:“佳玲你放心,下個月起柱子就不會經常到處跑了,平時主要留在遠州,有需要時才出差。”
青檸助學基金會的資助範圍已遍佈全國,霍寶燕想再像以前事事躬親肯定是不行的,而且經過這些年來的探索,相關的制度規範都已建立起來,秦克便打算變更下青檸助學基金會的架構,劃片區管理,霍寶燕與吳鑄平時坐鎮遠州,稽核專案,手下還會一批專業的核查人員,定期奔赴各地實地考察監督。
這也是年會里將會宣佈的事。
寒暄過後就是正式的年會。最終這次青檸助學基金會的年會舉辦得很成功,幾乎所有幹事都收到了大紅包,人人喜氣洋洋士氣大增,但也有個別辦事缺乏責任心、拖拖拉拉流於形式的幹事被嚴肅處罰,形成了威懾力。
在年會上秦克又提醒今年的夏天會繼續高溫乾旱,年底的冬天依然極端寒冷,好讓各省的幹事們按今年的經驗提前做好應對。
搞定了最關心的青檸助學基金的事,秦克與寧青筠又將注意力全放回到拯救世界的大事上,除了推進“星球防護罩”專案外,不時還要指導世界各國氣象中心在自然災害預測研究中遇到的難題,忙碌得不行,連對24名研究生們的指導工作,都壓縮到了每天一個小時,而給本科生們的授課,也減到了每週一節。
到了4月3日,來自世界各地的12489名頂級科學家雲集夏國京城,這些可幾乎都是各個科研領域的大牛們。如此多著名科學家聚在一起,只為了共同的目標——制訂完善“星球防護罩”的設計方案,實在是破天荒般的第一次,引起了媒體們的廣泛關注。
秦克對外打出的旗號的“世界萬人科學家大會”,主題是研究全球極端氣候的應對措施,所以並沒多少普通人知道,這其實是一場拯救世界的計劃方案研討大會。
因為人數眾多,除了第一次的“啟動會”是分設了主會場和三個分會場外,其餘都是按“待攻克的關鍵技術”來分組討論,每天的討論結果匯總到以秦克為首的“決策團隊”裡,“決策團隊”在第二天一早反饋意見,協助解決問題,提出新的思路。
本次“世界科學家大會”參與人數眾多,又都是有主見有水平的優秀科學家,自然難免有爭吵與辯論,“星球防護罩”的設計方案就在這樣一片“磕磕碰碰”中開始緩緩地向前推動。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