譁然與震驚從最接近段永恭院士的人群開始向外擴散,漣渏慢慢變成了狂風巨浪,席捲了整個會議室。
無數人交頭接耳,人人心裡都閃過一個念頭:“這怎麼可能做得到?兩天啊!才僅僅兩天啊!”
某些專家教授們眼紅秦克在學術界科研界名望地位,有心想看秦克笑話的,受到的打擊最大。
他們從業幾十年了,都知道這個材料學難題的難度有多誇張,要是給他們一兩年的時間,他們或許還有七八成把握能將之解決,但區區一個月,他們就連百分之一的把握都沒有,更別說三天了。
可此時事實就擺在眼前,秦克已打了電話過來,讓段院士帶“MAT0020”全輕質合金過去夏科大在京城的材料研究所進行最後的試驗了,如果沒有十足的信心,秦克敢打這樣的電話?
科研界是很現實也很殘酷的世界,成與不成,根本就是一目瞭然,也作不了假,秦克也沒必要作假,不然從今天起,他就會在科研界名譽掃地,這可遠比在說了三天為期卻沒能在期限內達成目標更嚴重百倍!
楊承科原本繃緊的臉此時已全是笑容,他輕鬆地對文選平院士笑著說道:“走,我們一起去看看,秦克這小子到底創造了怎樣的奇蹟。”
先前那幾個材料學方面的老教授紛紛擠了過來,那眉毛花白的老教授是桐濟大學材料學院的古季淵院士,同樣是材料學方面的大牛,與夏科大的宋世梁院士並稱為“金屬材料學雙雄”。
古季淵院士臉上還殘留著震驚之色,但眼裡全是求知慾:“楊領導,我們幾個也想一起去看看,可否?”
剛才段院士雖然有提及到了“透過有氧化合物與奈米晶體相結合的方法,以0.2mm的塗層順利地實現了超過50℃的溫度隔離”的關鍵,但具體怎麼實現的、有氧化合物與奈米晶體是怎麼結合的,古季淵院士都想不明白。
他一輩子鑽研材料學,此時既替秦克感到高興,也對之如何解決這個超級難題充滿了好奇與興趣,使他此時心裡像是抓心撓肝般,所以也顧不上身份了,拉著老楊提出同去的請求。
老楊看了眼會場,見不少人還似乎不肯相信、不敢相信,便笑道:“行,古院士你們四位可以一起去,在場最多再挑六人隨同我們一起出發,人數再多,怕就容易引起混亂了。”
一聽還有六個名額,現場幾乎爭破了頭。
倒是姜為先與郭維陽兩位老院士只是欣慰地笑著,並沒有湊這個熱鬧,他們雖然也擅長物理材料學,但更多的是電磁超導方向的,對於純粹的建築用合金材料並沒太深的研究,而且他們相信秦克,自然沒必要擠佔名額去“眼見為實”。
最終清木大學的何良傅教授與夏科院的材料研究所裡的一名院士,以及京城理工、燕大等高校的四名教授搶到了名額。
一行十幾人很快就驅車前往秦克所在的夏科大材料研究所。
北風依然呼嘯,但眾人的心頭都很是火熱,短短二十幾分鐘的車程也覺得分外地漫長。
好不容易熬到了夏科大的材料研究所,只見秦克與寧青筠穿著科研人員的白大褂,帶著研究所的所長及近二十名研究人員已在大廳裡等著了。
段院士上前,見秦克眼裡全是熬夜的血絲,心裡更覺得感動與感激,他用力地握住秦克的手,聲音微顫道:“秦教授,謝謝!”
“段院士您太客氣了,我和青筠在這次研究中也學到了許多寶貴的知識與經驗,我倆反倒要感謝您給予了我們這樣的信任與機會。”
古季淵院士扯著秦克的衣角,焦急地問道:“秦教授,你快點給我們揭開謎底,你和寧教授到底是怎樣做到的?”
“您是?”
段院士在旁邊介紹了古季淵院士的身份。秦克笑道:“古院士,要不我們先進行實驗吧?總得實驗成功了,我才好意思說已做到了。”
老楊見秦克旁邊的寧青筠一臉的疲憊,馬上附和道:“對對,秦教授先完成實驗,其餘細枝末節等伱倆休息好了再說也不遲。”
古季淵院士這才留意到秦克與寧青筠都是連續熬了夜的神色,忙不好意思道:“抱歉,我這老頭子實在太好奇了,所以心急了。你倆先做實驗,然後休息休息,再和我們解釋也不遲。”
秦克倒是聽過古季淵院士的大名,知道這是個醉心研究的老院士,與宋世梁院士關係也挺不錯的,便一邊帶著眾人走向實驗室,一邊笑著解釋道:
“這次得感謝宋世梁院士,是他先提醒了我可以用塗層的方法,又將幾十年來有關材料塗層的研究資料、研究資料無私地向我和寧青筠分享,才使我們有了進行數學分析、數學建模和數學推演的基礎資料。這兩種目前暫命名為‘青檸隔熱01號有氧化合物’與‘青檸能量反射01號奈米晶體’的塗層材料,就是我們透過數學直接推演出來,然後藉著這裡的實驗室進行驗證。很幸運,一次就合成成功,並且透過了測試。哦,這些研究人員基本都是宋院士的學生,沒有這些經驗豐富的研究人員,我和青筠的實驗方案也沒法子得到百分百的落實……”
秦克將功勞分給宋院士和研究人員們,但在場幾乎人人依然再次陷入到失語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