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雜事秦克和寧青筠都聽兩位老院士講解過,並不算陌生,只是從沒親自管過而已。
秦克原本就想將明年增加“全國異常氣候資料分析研究課題”的想法與兩位老院士溝通一下,現在郭維陽院士提起明年計劃,正是最佳的話題切入點,便將這事說了遍。
】
“之前我倆曾進行過一小部分的研究,後來發現這個課題的工作量太大了,我倆獨力完成會比較吃力,就暫且停下來了。現在流體力學實驗室,尤其是‘湍流小組’手頭上沒什麼科研專案,便想著將這個課題作為流體力學實驗室的自主科研專案進行立項,以及申請科研經費……”
聽罷秦克的解釋,姜為先與郭維陽交換了個眼色。
兩人都知道,目前寧宗訓就有一個幾百人的團隊在進行著類似的研究工作,但他們主要是為了確定每次的極端氣候現象是不是所謂的“世界崩壞的第一預兆”,與秦克、寧青筠打算查究全球範圍內極端氣候的成因並進行推演的目標並不一致,如果秦克兩人真能在這個科研課題上取得什麼突破,對於寧宗訓夫婦團隊的研究也是有著莫大的好處。
只是這個課題的工作量實在很大、難度也非常誇張,就算整個流體力學實驗室的人力投進去,也未必能在兩三年裡取得什麼成績。
姜為先想了想,問道:“你倆是不是要在遠州建一個‘新能源及澹水資源再生利用技術研究中心’?量子計算的研究你們也打算繼續深入下去吧?再增加這樣大規模的研究課題,會不會太吃力?”
“這個‘全國異常氣候資料分析研究課題’是個長期課題,我初步是想制訂個三年計劃,逐步實施,同時削減一些不必要的自主課題,以儘可能地避免影響到實驗室本身需要承接的上級課題。藉著這樣大型專案的機會,讓實驗室裡的大夥兒都更加深入地研究ns方程的應用,我覺得利大於弊。”
姜為先略一沉吟,點頭道:“既然說了這次讓你來拍板,我沒什麼意見。老郭你呢?”
郭維陽也表態支援:“我是比較支援的。說實話我也挺好奇的,三年前才出現過一次極端嚴寒的冬天,今年又來一次,未免太頻繁了些,如果能找到成因並化解掉,不也挺好的?”
兩位大老同意了,這事就定下來了。
四人又一起翻看明年的年度計劃,將部分不重要或者意義不大的自主科研專案刪掉,儘可能地騰出人力與經費給“全國異常氣候資料分析研究課題”。
不過這樣的大型專案花銷同樣是巨大的,初步估算了一下,每年實驗室的一個億經費,就起碼要燒掉一半在裡面——這還是秦克打算動用青檸資料中心裡的“微光”來進行資料處理,不租用超算、省下了一大筆費用的結果了。
修改好年度計劃,後續的立項、申報等流程自然不用秦克、寧青筠親自去準備了,實驗室助理、秦克的師兄丁躍峰自然會安排妥當。
“全國異常氣候資料分析研究課題”未正式開始,秦克與寧青筠上午便將精力繼續放回到對ns方程通解的研究上來。
專心於研究,時間過得特別快。
下午時風雪漸歇,秦克兩人的課程倒是沒耽誤,到了傍晚,兩人叫來了助理方詠棠,坐她的車去楊伯伯家裡赴宴。
這次楊承科原本也是準備進行家宴,但因為天氣問題,他的女兒楊纖和外孫都沒能過來吃晚飯,晚飯便只有楊伯伯夫婦、秘書魯信平和秦克、寧青筠了。
飯桌上聊起兩人的婚宴,楊伯伯的夫人極為熱心地出謀劃策,還表示可以負責京城這邊的宴席安排。
秦克在京城確實也沒什麼親人,寧青筠倒是有個堂伯父在,但是平時往來不多,所以秦克便笑著將此事拜託給楊夫人。
飯後楊伯伯帶著秦克與寧青筠慣例地來到書房聊天,這回秘書魯信平也過來陪坐。
“就是這樣,所以我和青筠的這個‘青檸拓撲超導渦旋態理論模型體系’,與其說是應用,不如說是更側重於理論層面。”
聽秦克詳細地解釋完“青檸拓撲超導渦旋態理論模型體系”的情況,楊承科也基本上聽明白了:“有了理論為依據,應用應該也不遠了吧?你們打算繼續進行應用方面的研究吧?”
秦克點頭:“是的,不過要等春節後再繼續了。到時會安排量子計算實驗室加強超導材料的製備方法研究,儘可能地研究出成本更低、更容易合成的‘馬約拉納費米子載體青檸超導二號材料’。這個難度不小,之前我們與科佩特教授合作,又有大批得國的高階研究人員作為助手,也花了近兩年才完成了‘青檸拓撲超導渦旋態理論模型體系’,想研究出‘青檸超導二號材料’,憑我們手裡目前的條件,起碼也要一年半到兩年,說不定還要想法子進口一些高階實驗裝置。”
“這已經很快了。”楊伯伯嘆道:“我們國家雖然對外聲稱在量子計算機方面走在世界前列,其實就是披了張唬人的皮,絕大多數研究成果都是與國外合作研究出來的。哪怕花了二三十年在這個方向上,但我們在這方面的基礎還是薄弱,無論是工業能力還是研究能力、技術人才、高階實驗裝置都欠缺得很。”
他無奈道:“上次我召集全國量子計算機方面的專家教授開過會了,他們都表示哪怕有了你們的‘青檸拓撲超導渦旋態理論模型體系’和‘青檸超導一號材料’,也只是解決了拓撲量子計算的問題,量子晶片本身的材料、以及設計等問題依然是道大檻。我們國家想在量子計算機上實現彎道超車,任重而道遠哪……”
秦克想起自己那份s級知識《一種適用於1nm晶片的全新型碳晶複合奈米材料製作全流程》,裡面記錄著的晶片材料能同時相容碳基晶片及量子晶片。
這份知識他目前已完全看懂並徹底掌握了,只是正如楊伯伯所說,國內的實驗裝置與精密製造方面與國際上還有差距,想將這種全新型碳晶複合奈米材料合理地研究出來非常困難。
所以只能再等等,等“青檸超導二號材料”研究出來,解決了“拓撲量子計算”的商業化問題,也能積累足夠多的技術與經驗,到時再著手研究這種新晶片材料不遲。
“對了。”楊伯伯忽然說道:“夏科院那邊有個提議,他們想開個特例,破格提前增補你倆為數學物理學部的院士,你們願意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