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青筠也勸道:“宋院士,您剛剛奔波過來都沒怎麼歇過,這時就回去對身體也不好。”
宋世梁院士擺手道:“不用不用,我接下來還有個學生的實驗要指導,你們不用跟我客氣。”
秦克再三挽留,但宋世梁院士最終還是帶著他的博士生就這樣走了,臨時走時溫聲勉勵道:“‘環材生化’被人戲稱為‘天坑專業方向’,但誰也不能否認,材料學是人類科技發展的基石。聽說你們建了個量子計算實驗室,就涉及到材料方向,好好加油,相信憑你們的天賦,總有一天,你們會在材料學方面取得極為耀眼的成績。”
看著老院士乘坐的汽車在漫天飄落的黃葉中慢慢駛遠,寧青筠眼眶有些溼潤了:“秦小克,我們好幸運呀,總能遇到些這樣好的長輩老師。”
“是啊……”秦克也滿懷感慨,他留意到宋世梁院士眼睛裡有熬夜後的血絲,估計為了他和寧青筠的這個疑問,老院士熬了夜才研究出如此詳細的答桉,又為了第一時間能清晰無誤地將這個答桉告訴他倆,專門坐車跑了十幾公里的路程。
要知道京城的交通擁堵情況,十幾公里的車程起碼得一個小時以上,對於身體不太好的宋院士來說,可不是件好受的事。
大概是老院士想報答兩人救命之恩吧……
對於很多樸實的老一輩來說,恩情這兩個字不需要用言語來說,只需要用行動來表達。
秦克吸了口氣,道:“週末我們去拜訪下宋院士吧,順便教他練練東方培元法。”
……
宋院士的解答讓秦克對晶體結構的原理和結構變化的本源成因有了更深的理解,他有了不少新思路,乾脆將“ns方程在城市規劃及大氣汙染防治中的應用探究”的論文交給寧青筠來寫,自己埋頭研究起拓撲量子計算的超導材料最佳化方案。
現在量子計算實驗室全速運轉已有兩個多月了,因為有足夠的實驗裝置與實驗人員,每週都能有新的實驗資料反饋回來。
秦克與寧青筠要做的就是根據超導材料的能量、原子力、鍵長、超導性、超硬度、振動光譜、相變和相圖等特性的實驗資料,不斷地最佳化數學模型,儘可能地推演出最正確的超導材料合成比例及晶體結構,減少不必要的彎路。
現在距離尋找到最理想的馬約拉納費米子載體只剩下一步之遙了,宋院士的專業解答更是讓秦克腦海裡不斷地閃現著靈感的火花。
他幾乎是一頭扎進到稿紙堆裡,連ns方程和霍奇猜想都丟下了,每天所有的空閒時間全投入到這個拓撲量子計算的課題中。
他依靠的依然是數學為主,再加上本身的物理知識。
雖然他有系統的“虛擬科研實驗中心”,裡面已投影了完整的量子計算實驗室,包括所有的裝置,可以在虛擬世界裡進行實驗操作,但拓撲量子計算實驗涉及到的步驟細節非常多,往往二三十人通力合作,也得要花上一週左右才能正確無誤地完成一次實驗。
如果讓秦克一個人來操作,哪怕他的動作可以與思維速度一樣快,也可以隨時調整虛擬實驗室裡的時間流速,依然很耗時間精力,他在回遠州“休假”期間就嘗試過自己在虛擬實驗室裡進行實驗,斷斷續續花了十天時間才勉強完成了一次,效率實在太低,他只能權當是熟練實驗裝置的操作了。
經過那次後,秦克還是繼續將實驗交回給哈羅德及凌紹唐、甘佩璇等人來負責,他只用自己最擅長的數學建模結合物理知識來指導實驗,完善量子計算的理論體系。
時間在忙碌中過得特別快。
寧青筠花了三天左右,便完成了題為《ns方程在城市規劃及大氣汙染防治中的應用探究》的論文,第一作者自然是她和秦克,第二作者則是所有參與實驗的成員,然後投到了四大物理頂刊裡的《物理學報告(physics reports)》。
《物理學報告(pr)》是物理學和交叉科學類最具影響力的國際綜述性期刊之一,在國際物理學界久負盛名,影響因子為25.6。它最大的特點是每期一般只發表一篇論文,而且該期刊基本上不接受自由投稿,絕大多數稿件都是由雜誌編輯在選定主題後,邀請在相關領域做出突出貢獻的物理學家進行撰稿。
雖說“基本上不”並不意味著“絕不”,但幾十年來pr發表過的非約稿論文屈指可數。
寧青筠不明白秦克為什麼在明知這種情況還讓自己往pr上投稿,既然秦克堅持,少女還是聽話地往pr的編輯郵箱裡投稿了——反正她也做好了心理準備,萬一pr真拒稿了,那就再轉投其他期刊好了,比如《自然·物理》,她對自己和秦克寫的這篇論文有充足的信心,起碼《自然·物理》是肯定會過稿的。
完成投稿後,寧青筠也加入到秦克的研究中來,與他並肩埋首草稿紙堆裡。
每當疲憊時,兩人相視而笑,擊掌打氣,便又有了新的幹勁。
不知不覺間,深秋來臨,兩人的大別墅院子裡的綠植葉子黃了大半,連院子裡的梧桐樹葉子都快掉光了,而伴隨著11月30日的到來,初冬的寒意充溢了整個校園。
這天的夜晚,外面北風呼嘯,帶來了冬天第一場雨,保姆慶嫂早早帶著女兒將別墅裡的窗戶全關上了,室裡有供暖,倒是很舒適。
秦克卻連雨點打在窗戶上的“不噠不噠”聲都沒聽到,他的心思全都在研究最理想的馬約拉納費米子載體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