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天晚上,魏學銘激動得幾乎都沒怎麼睡著,一大早他就頂著熊貓眼回到實驗室,回到自己那臺專用的防竊密的工作電腦裡,查收了郵件,記下了整個雜交培方案,這個培育方案之精巧、之複雜,看得他在暗暗咋舌之餘又暗暗佩服。
如果不借助“計算種子學”,讓他研究一輩子也不可能研究出這樣的培育方案來。
這也使得魏學銘對“計算種子學”多又了幾分的信心與期盼。
當然為了防止洩秘,在完成專利技術預審之前,他都會按規定嚴格執行保密措施,這個培育方案在具體落實時會分派到不同的研究人員來負責。
早上九點左右,秦克與寧青筠坐車來到青檸植物培育實驗室,召迅速集全體人員開會,在會上先是宣佈了“計算種子學”的正式創立,並展示了微光推演模擬的完美型沙漠紅薯特性,宣佈雜交培育方案已成功推匯出來。
整個實驗室頓時陷入了狂歡之中!
有什麼比付出了兩三年的辛勤與汗水,並最終收穫成功更讓人激動?
而且在場人人都知道,整個世界很快會發生巨大的變化。
“計算種子學”將會使整個世界的雜交育種技術都迎來全新的變革,更會對植物學界乃至生物學界,以及上千億規模的種子市場產生深遠的影響。
完美型沙漠紅薯的成功研製,則會對解決糧食危機、解決沙漠問題發揮出無可比擬的巨大作用,進而對全球的氣候、解決溫室效應都產生積極影響!
“啊啊啊,我們成功了!萬歲!計算種子學萬歲!完美型沙漠紅薯萬歲!”
“秦總寧總威武!大夥兒都威武!”
“願世界再無饑荒!願沙塵暴席捲全國北方成為歷史!願沙漠從此消失!”
負責營養液的第二組、負責紅薯培育的第三組紛紛拍著胸膛表示會保證在三個月內完成培育任務。
當聽說所有人都有機會參與到“計算種子學”的教程編寫時,更是人人摩拳擦掌鬥志昂揚,紛紛表示樂意參與,並表示哪怕不吃不睡,都會以最快的速度學習掌握“計算種子學”,並配合秦總寧總編寫出最好的教程來。
……
去激勵完青檸植物培育實驗室的科研人員後,秦克與寧青筠返回到學校,現在流體力學實驗室的工作都在按部就班地開展,加上上半年秦克二人的表現太猛,把湍流小組承接的幾個課題都提前完成了,使得實驗室暫時進入到相對輕鬆的科研狀態。
秦克二人轉了圈後,發現沒什麼需要兩人親自出手或者參與的課題,便把心思繼續放回到計算種子學上。
完美型沙漠紅薯的技術專利申請材料需要他們親自把關和補充,但要等魏學銘做好前期工作。
兩人商量過後,決定先著手開始編寫論文。
兩人週末時的手稿長達兩百多頁,當然不可能全部寫成論文,將之精簡又能充分展現其理論及核心,就成了一個難題。
不過秦克二人都是寫慣了論文的,經驗豐富無比,只花了三天的時間,便完成了一篇標題為《計算種子學的理論模型體系》的論文,共計六十多頁,這已是最精簡的版本了。
一作是秦克和寧青筠,二作是魏學銘,實驗室所有參與計算種子學的科研人員並列三作,通訊單位則是“青檸植物培育實驗室”。
至於投稿的目標期刊,兩人在《自然·遺傳學(Nature Genetics)》《自然·生物學技術((Nature Biotecogy)》《科學(Science)》《細胞(CELL)》之間猶豫了。
論起影響因子,前三者更高,但最終考慮到篇幅與專業性,兩人還是決定投稿到國際生物學的頂刊《細胞》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