咦,沒有薦稿人,通訊作者與第一作者是一樣的。一作有兩人。
“投稿人來自夏國?作者名字,應該是念‘秦克’、‘寧青筠’吧?”
雖然近年來夏國往prl投稿的數量越來越多,沙利文依然不太習慣夏國作者的拼音發音,他念了幾遍,才發現這兩個名字有點熟悉,在哪裡聽過來著……
沙利文剛喝了口咖啡,腦海裡忽然靈光一閃,差點沒把咖啡噴了出來。
他一下子坐直了身子,把手裡的咖啡放到一邊,然後開啟網頁搜尋了起來。
看到菲爾茲獎的頒獎典禮新聞,以及那兩個年輕而外貌出眾的夏國青年數學家的相片、名字,沙利文的嘴角抽了抽,趕緊又看看論文的通訊單位。
清木大學,沒錯!
沙利文不知道清木大學裡是不是還有另一個同名同姓的“秦克”,但同時與“寧青筠”的名字並列出現的,就不可能是別人。
“兩個菲爾茲獎得主的物理論文投稿……”沙利文嘴角再次抽了抽,還好,那篇菲爾茲獎的新聞裡確實有提及,本屆打破了菲爾茲獎最小年齡紀錄的秦克和寧青筠,不但是數學系的特聘教授,還是物理系的在讀研究生……
這樣想來往物理期刊上投稿也不算太過奇怪。
“菲爾茲獎得主……”沙利文再次看向第一部分複雜至極的數學推導過程時,頓時心裡舒服了。
菲獎大老聯手寫的數學推導,自己看不懂也正常嘛!
終究是數學界頂級大神的論文,沙利文想了想,決定還是慎重地先透過初審,交給更專業的評審專家來判定論文是否有問題。
至於透過初審的理由……
“這篇論文後面三分之二部分,實驗方案極具新意,實驗過程嚴謹,資料詳實清晰,實驗結論與展望都是業界從未有人提出來過的全新觀點,學術價值極高。至於前面三分之一的數學推導部分,因本人數學水平有限,無法判斷兩名菲爾茲獎得主的數學推導是否有錯漏。”
主編皮烏斯·波爾森很快就收到了沙利文發來的複審論文,他驚訝地愣了好會兒,才開啟論文細看起來。
半小時後,他揉揉額角的太陽穴:“難怪沙利文說看不懂。”
他自己也看得半懂不懂的,不過後半部分的實驗與結論部分,確實寫得很有水平,超過了大多數的投稿。
只是他也把握不準前面部分的數學推導過程是否準確,放眼物理學界,有資格有能力稽核這部分內容的專家估計也不多。
波爾森一遍遍地翻看著與期刊有良好合作關係的稽核專家名單,想挑出一名既擅長流體力學,又搞長ns方程方向、數學水平還要足夠高的專家作為審稿人……卻始終沒找到合適的人選。
偏偏菲獎大老,而且是兩個菲獎大老的聯合投稿,在審稿上是絕不能隨便的,這關係到prl的學術名聲。
“頭疼啊。”
波爾森乾脆向總編彙報了這事,總編也聽得眉毛直擰,最終召集了編輯部的六個主編一起商議此事。
有主編推薦道:“要不,試試聯絡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陶折軒教授?他在ns方程方面也曾有過出色研究。”
陶教授在數學方面興趣廣泛,對ns方程也作過較深入的研究,發表過題為《fiime blowup&nensiookes equation》的論文,討論了納維斯托克斯方程全域性正則性問題的超臨界狀態屏障形式化,還得出一個結論:平均化的ns方程即使初值光滑,也會在有限時間內因動能趨向無窮而“爆炸”。
可以說,在ns方程及數學水平方面,陶教授都是合適的審稿人。
波爾森鬆了口氣,開口道:“我也同意選擇陶教授作為開頭數學部分的審稿人,至於後續的物理部分,我建議可以選擇紐約大學的斯雷尼瓦桑教授。”
斯雷尼瓦桑教授是現代湍流小尺度研究的標誌性人物,也是運用多重分形理論建立湍流統計模型的先驅之一,曾拿過米國物理學會頒發的“奧托·拉波特獎”和“流體力學獎”。全世界能同時獲得這兩項大獎的流體力學專家,也不過寥寥數人。